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 2021年3月12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AM730

這是一件令人「敢怒不敢罵」的悲劇。 最近看到報道,一對年事已高的夫婦,經多年苦候終於輪候到公屋。兩老一家六口四人兩狗本來居於山上寮屋,八旬的老人家多年來過著上山下山的日子,如今「上樓」的夢想實現,餘生歲月應該美滿了。 但無奈是一直相伴兩老的一對老狗,分別是12歲及10歲,其中一隻更是有殘障的三腳狗 ,因公屋不能養狗的緣故而「被選擇」被棄養。人和動物同時迎接人生中「新的一頁」,卻悲喜各走極端。 是呀,是「被選擇」,動物在人類的世界從來沒有地位也沒有主導權。和主人一起捱到苦盡,到甘來時就要分開。 很諷刺吧,一家六口生活環境儘管不很理想,總算是一個家。如今為了舒適一點的四面牆,而放棄了兩位家人,也同時毀了一個家。 事實上,上公屋也不一定不能養狗。根據房署的「恩恤政策」,現時公屋政策容許申請伴侶犬,只要得到一般家庭醫生或心理學家證明有精神上需要,而狗隻體重少於20公斤及已絕育,便可獲豁免,得以成為伴侶犬,和主人齊齊上樓。過去我亦有協助過不少個案成功申請,這算是香港政府較為人性化的彈性政策。 但這兩位老夫婦卻斷言拒絕申請,原因是:「我們一家四口住,間屋不夠大。」 我文章劈頭已說出我「敢怒不敢罵」。因為在以人為本的社會,人的利益大過動物千千萬萬倍!而香港人最大的利益一定是「樓」!在有「樓」大過天的價值觀下,我相信沒有太多人(除了我)會不恥這對夫婦的做法。 住哪裡往哪裡其實都不重要,和誰一起才最重要!這不過是說說而已。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3月5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沒有靈魂的樹木 AM730

那一天駕車,收音機播出一個政府廣告,內容大概是講香港是很多樹木的城市,但有些樹木可能會有蟲害或枯毀,市民必須加倍小心云云。然後播出一句歌:「樹木附近咪逗留!」 我像被雷劈了一下!「我究竟聽咗啲乜?!」 我自小就很喜愛樹,我在澳洲居住時,那邊的大型熱帶雨林固然教我著迷神往。即使在一般大城市公園內,一兩株大樹婆娑,已教人心曠神怡。鄰埠澳門很多舊城區都保留了很多老樹,樹下必有長椅讓人乘涼,即使夏天時我也可以一整個下午坐在樹下看書,看到入睡。很多年前在澳洲置業,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門前大樹。對我來說,樹木總有那種庇蔭著我的溫暖,樹上晃蕩的細葉好像可以撫慰人的傷痛。 但樹木在香港是甚麼角色呢?是美化環境的工具?是城市的形象大使?甚至是一個小社區內影響樓價的周邊因素之一?而政府對待樹木的態度又如何?是去愛惜樹木、保護樹木,還是去「管理」樹木? 我見過很多公園,康民署會把草地圍封,禁止市民享用,也有用繩索及鐵架將樹木分隔,不許市民走近。在這種管理思維下,人和樹木究竟是甚麼關係,還是根本沒有關係?! 樹木是可以感染四周生命的生命,還是不過是死物? 「樹木附近咪逗留!」也實在太匪夷所思,對愛樹木的人太大的衝擊了!城市裡的大樹,不就是希望勞碌的都市人,可以停下腳步,稍作歇息嗎?香港人難道只愛在新年時,往那棵用塑膠製成,沒有靈魂的許願樹拋擲寶牒?! 我相信樹木即使沒有感知,但肯定有生命。至於樹木的靈魂,大抵是由我們去賦予吧。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3月5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沒有靈魂的樹木 AM730

那一天駕車,收音機播出一個政府廣告,內容大概是講香港是很多樹木的城市,但有些樹木可能會有蟲害或枯毀,市民必須加倍小心云云。然後播出一句歌:「樹木附近咪逗留!」 我像被雷劈了一下!「我究竟聽咗啲乜?!」 我自小就很喜愛樹,我在澳洲居住時,那邊的大型熱帶雨林固然教我著迷神往。即使在一般大城市公園內,一兩株大樹婆娑,已教人心曠神怡。鄰埠澳門很多舊城區都保留了很多老樹,樹下必有長椅讓人乘涼,即使夏天時我也可以一整個下午坐在樹下看書,看到入睡。很多年前在澳洲置業,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門前大樹。對我來說,樹木總有那種庇蔭著我的溫暖,樹上晃蕩的細葉好像可以撫慰人的傷痛。 但樹木在香港是甚麼角色呢?是美化環境的工具?是城市的形象大使?甚至是一個小社區內影響樓價的周邊因素之一?而政府對待樹木的態度又如何?是去愛惜樹木、保護樹木,還是去「管理」樹木? 我見過很多公園,康民署會把草地圍封,禁止市民享用,也有用繩索及鐵架將樹木分隔,不許市民走近。在這種管理思維下,人和樹木究竟是甚麼關係,還是根本沒有關係?! 樹木是可以感染四周生命的生命,還是不過是死物? 「樹木附近咪逗留!」也實在太匪夷所思,對愛樹木的人太大的衝擊了!城市裡的大樹,不就是希望勞碌的都市人,可以停下腳步,稍作歇息嗎?香港人難道只愛在新年時,往那棵用塑膠製成,沒有靈魂的許願樹拋擲寶牒?! 我相信樹木即使沒有感知,但肯定有生命。至於樹木的靈魂,大抵是由我們去賦予吧。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2月2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道路使用權 (下) AM730

當香港政府提出修訂交通條例374章,要將貓和狗納入為「撞倒後必須停車報警」的名單中,我認識不少司機都表示擔憂,怕會「誤墮法網」,有些甚至表示會「先下手為強」,致電漁護署舉報有流浪動物出沒,希望除之而後快,道路暢通無阻就心安理得。 這種心態可簡單形容為道路霸權。 古時的「馬路」,是指供車和馬行走的道路。如今在城市中的大型公路,當然是只供汽車行駛之用。但在城郊或香港的所謂新市鎮,動物本來都是原先的道路使用者之一。我們砍去了樹木,將水泥石屎蓋過了泥土,動物固然莫名其妙,也沒有人告訴牠們「世界已容不下你們,自己好自為之」!而動物只能用僅有趨吉避凶的本能來過馬路。 這種人為的矛盾,也絕不是一兩條法例可以化解的。 在外國,動物使用道路是天經地義的事。在馬路兩旁不斷出現「動物出沒」的告示牌,提醒駕駛者小心或減速。遇有動物橫過馬路,人類反要尊重動物的過路權而停下來。這不涉及甚麼大愛或甚麼法例,而是理所當然的共融共享。 修改374章是必要的,但清楚說明法例背後的精神更為重要。政府與市民都必先認同動物有道路使用權。在修改法例的同時,道路要增設大量的「警示路牌」,經常有動物出沒的馬路要限制車速,政府與學校要做大量的宣傳教育,大人要改變道路上駕駛者「大晒」的心態,小朋友從小就要學懂了尊重動物的生命。這樣才能在根本上保護動物。單純強行要求司機停車報警,到頭來或者只會尖銳化了駕駛者和動物之間的矛盾。 香港人維持這種道路霸權主義,法例如何修改也屬徒然。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2月19日 動物緣: 麥志豪 道路使用權 (上) AM730

早於五年前,我已強烈指出香港道路交通條例374章中第56條是極度的落後──當發生交通意外而涉及動物時司機有停車的責任,而「動物」定義只涵蓋任何馬、牛、驢、騾、綿羊、豬或山羊。我相信當年這條法例背後的精神,是要保障市民的財產──當中涉及的七種動物都是食用的禽畜或當時市民的生財工具。但當我們慢慢步向文明,在道路上除了保護市民的生命及財產,也必須保護動物。在過去多年來,在交通意外中無辜傷亡的貓狗猴子野豬,甚至黃牛,可謂不計其數!雖然牛已經是在「受保護」的名單內,可惜是牛隻已從當年市民的財產變成今日政府口中的「流浪牛」。2014年大嶼山八牛被車連環撞死的慘劇,當時司機當然沒有停車報警,而事件就此不了了之。 如今政府宣布要將貓和狗納入為「撞倒後必須停車報警」的名單中。從最簡單的邏輯去理解,以前沒有貓狗的份兒,現在有總好過沒有,那一定是進步吧。也難怪身邊很多人都歡迎這修例,政府也言之鑿鑿說修例可以提升動物福利。 但問題重點是,駕駛者撞倒動物後單純停車報警,之後又完全不用負責,這又如何可以保護動物呢?如果多年來舊的374章根本不能保護那原有的七種動物,如今加入了貓狗,也不會令法例起甚麼新的作用,這只會成為一條保護不了九種動物的法例,那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再者,選擇加入貓狗背後是甚麼理據呢?其他動物如猴子、野豬、野鴿……為何又不入選呢? 法例的修訂不應是小學生的加減算術或街市買菜的討價還價,而是法例的精神有沒有根本性的改革。修訂有沒有賦予動物道路使用權?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2月5日 動物緣: 麥志豪 不許紅日教人分開 AM730

這些日子,全城最熱燙的話題是移民。 我們城市出現了很明顯的根本變化,同時外國又有不少新的移民政策,於是一下子,移民已經由「話題」演變成實際的「行動」。 這個月來,我診所接收到客人有關動物移民的查詢及要求發出健康證明,已肯定超過了過去十幾年的總和。 我自己圈子裡的朋友,大都有養動物的,不管手續有多繁複,要額外付出多少金錢,都不可以阻止他們跟動物子女遠走高飛的決心。唯一於心不忍是動物過程中要承受的折騰。 動物要移民,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登機條件,不同國家/地方對動物有不同的入口管制及檢疫要求,隔離長短也有不同。因香港不屬於非瘋狗症地區的第一組別城市,一般動物至少都要在異地隔離兩星期或以上。這段「骨肉分離」的時間,動物和主人,究竟誰比誰痛苦,也真是難分難解。 有經驗的朋友會忠告,在隔離期間千萬不要探望動物,因為動物沒有「探望」的概念,在極度恐慌與孤獨的時候,看見父母的出現,心情就如重見天日:爸爸媽媽終於來救我出地獄了!誰料快樂只是一瞬間,希望就幻滅了!爸媽竟再度別我離去,狠心丟低我在陌生的監獄。下一次再探望,都不過是重複一次這由天堂跌落地獄的心情,真是比死更難受。 當然有些地方如加拿大是很「人性化」,很「動物友善」的,他們容許主人和動物一起在家隔離。小型動物甚至可以一起上機。大狗就要寄倉了。如是,動物因為人類的愚蠢而要承受的苦,算是可以減到最低。 又想起黃霑的名句:「不許紅日,教人分開!」但可惜,家人朋友動物各散東西,似乎是剛展開了序幕而已。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月29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監「狗」賴厚 AM730

人類很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心意、喜好硬套在動物身上。 總以為自己喜歡的,動物都一定喜歡。我有一位年長的好友,退休後的心願是環遊日本。同時又覺得過去多年只顧埋頭工作,沒時間陪伴愛犬,於心有愧。 於是決心帶同愛犬一起環遊四海,甚至租用私人飛機也在所不惜。 誰也不能懷疑我朋友是何等的愛犬情切,但如果可以選擇,牠會選擇留在老家的安樂窩和主人安享晚年,還是要到陌生的環境舟車勞頓?在動物的世界裡,有「旅行」這個觀念嗎?至少我相信到了日本牠也不過是吃狗糧吧。 這種「一廂情願」還情有可原,但有種「監人賴厚」卻是既偽善也邪惡。人類為了強逼動物為自己服務,竟將動物的勞役說成是一種使命,一種光榮。無恥地將光環硬套在動物頭上,而事實上動物勞苦一生,不過是聽命於主人,根本沒有選擇也不知就裡。隨便說個荒謬的例子,明明是利用馬匹作賭博工具的馬主們,竟將馬匹的征戰沙場包裝成甚麼「為功名而戰」「無比鬥心」「永不言敗」之類。記得昔日香港的馬王「精英大師」最後一次出賽,全場馬迷為牠歡呼拍掌,馬主亦感動落淚。而精英大師可能只會為自己「終於甩難」而感到安慰。 我最近讀到一篇報道,說一隻被棄養的瑪蓮萊犬被警隊收養並訓練成出色的警犬。多年來出任不同的任務,搜索爆炸品,控制人群,震懾匪徒,甚至出席各項大型表演活動,「以跳圈等技能展現警犬隊伍威武忠誠執法的實力。」狗狗服役六年後終於光榮退役,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勵志故事云云。 可惜,動物沒有人類的智慧,不懂得高呼一句「監人賴厚」。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月22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讓海洋公園成為過去吧…… AM730

海洋公園又有新救亡方案,當然,下一步就是伸手問納稅人要錢,是數以十億的。 疫情期間幾多行業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求存,幾經乞求才得到那幾千幾萬元的援助。現在很需要劉鳴煒為各行各業炮製出極具創意的救亡方案。 這的確大膽創新呀!由一間保育機構(佢哋自己一向咁話),搖身一變成為包租公!即是海洋公園係領展?!將來變成集消費、娛樂、美食、購物的大型商場,而隔籬就有幾個大魚缸,困養著一群用來招徠客人的海洋動物。我想,這點子的靈感應該來自廣州的正佳商場,商場內的極地海洋世界長期困養著一隻北極熊,吸引遊人觀賞。 當然也會有人支持海洋公園的!畢竟它是我們的童年回憶。曾經也是香港的ICON。我兒時的確在那裡留低過很多歡笑,但長大了,我看到的海洋公園已面目全非,做生意要不斷搞噱頭我明白是無可厚非,但無底線到忘了初衷就令香港人失望。不是說好了是做保育嗎?不是口口聲聲是香港人的公園嗎?那為甚麼為了滿足大量遊客要海豚每日表演六場?為甚麼要在園區內賣奶粉?當園內擠滿了只講普通話的遊客,我們已知道那不再是香港人的公園。當園方一次又一次拒絕停止引入及繁殖動物,遲遲不肯交出一班動物員工的退休方案,我們早就肯定這不是一間保育機構。當我們聽到海洋公園有意收購珍寶海鮮舫,將海洋裡的動物一邊保護一邊吃,我就可以預見,海記將來可能是比正佳商場更不堪的三不像! 如在路上碰到昔日可愛純真的初戀情人,如今年華老去,肥腫難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月15日 動物緣: 麥志豪 養狗要考牌! AM730

香港今年好像特別凍,與此同時,又出現特別多狗狗被遺留在露台捱凍的個案。有被網上公審的,有被投訴去愛護動物協會的,也有人向警方舉報的。這類消息在一兩星期內幾乎沒有停止過在網上流傳。這個現象之出現,可能基於不同原因或是很多原因的總和。先從正面去看,可能是反映了普遍市民開始懂得關注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提高了。我們兒時年代,貓狗普遍都被看待為「畜牲」,是較人類次一等的,牠們的福利是無關痛癢的。但今時今日貓狗被很多人視為「毛孩」,也意識到虐待動物是刑事罪行,雖然不大清楚那條紅線所在。例如,露台屬私人處所一部分,放狗在外是違法嗎?但將動物暴露在嚴寒天氣之下呢?不同品種又是否有不同考量?警方會否受理,律政司會否檢控?這中間的確存在很多問號?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互聯網的力量,從前很多不為人知的「惡行」都會被公諸於世,並迅速以幾何級數發酵。可能遺留狗隻在露台的情況根本從來都很普遍,只是如今有人拍片放上網而已。 當然,也不排除的確是多了人將狗放在露台。是因為香港人居住的面積愈來愈小?是因為多了人養大型狗隻?是因為香港的狗主依然缺乏養狗的常識?漁護署從來沒有針對飼養寵物的情況進行大型調查,沒有確實數據在手,大家只有憑空猜測,很難作做出有建設性的改革。但為了提高狗主照顧動物的水平,我認為設立飼養狗隻的牌照制度是事在必行。養狗不是隨便的個人喜好,難度及責任都比很多人想像中大!沒有經過訓練及考核的新狗主,最後只會害狗害己。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