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 2021年9月3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物種歧視 AM730
上星期說到的鹽殺蝸牛事件,教人不得不反思,為何明明符合所有「虐待動物」的條件,卻竟會引來頗大的反彈,認為警方執法有問題。其中有人指出警方的執法標準不一致,時鬆時緊。以前很多動物義工都經歷過前線警員的冷待,不少懷疑虐待動物事件都被視為雜項等閒處置。 但反過來我們也可正面將之看待為時代的進步,警方對此次等罪行的敏感度大幅提升,這應該是鼓舞而非嗤之以鼻。 反而最令我困惑是背後的「物種歧視」。 香港儼然已算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愛護動物城市」。今時今日每當有貓狗被虐殺,民間都會莫名憤慨!對變態狂徒恨之入骨。但如果換了是一隻流浪狗給漁護署捉狗隊活捉時所傷(這等事其實時有發生),那怕多血腥也沒太多人關注。在街市裡,經常有魚販售賣鮮魚時將活魚劏開幾截,而魚就一直在掙扎,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會爭論魚在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但就從來沒有人舉報魚販虐待動物。 再說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依然有不少人用不同方式殺死所謂坑渠老鼠,過程的殘忍程度亦不遜於鹽殺蝸牛,如果一天警方拘捕有人虐殺老鼠,民間的反應又會如何? 原來在大眾心目中,動物也有物種等級之分。位居寵物的純種貓狗當然是最可愛的,最不應該被虐待的!但其餘如流浪動物或食用動物則地位次之,即使受到傷害也無傷大雅,不用小題大做。至於被標籤為害獸的如蝸牛、老鼠、蛇……就更加是死不足惜了。這是血淋淋的物種歧視。 殘忍就是殘忍,虐待就是虐待!不管被害者是甚麼身份,也不能合理化自己不道德的行為。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8月2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虐待動物的迷思 AM730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同題目的文章。當時的論點大概是:在香港,當動物只是「商品」甚至「死物」,說白一點是「死不足惜」,社會又如何可以認真看待虐待動物呢?要去到多殘忍才可以觸動我們的神經,動物要多痛苦才算被虐待? 時至今日,香港虐待動物的情況有多改善?那的確是YES and NO,很難說準。我反而想認真檢視,動物在社會上的身份有否改變?依然不過是「商品」?是「死物」?還是開始被接受了是一個「生命」。 上星期發生一宗涉嫌虐待動物案件,也算承接著這個迷思,來一個小結。一男子以鹽殺蝸牛,警方以涉嫌虐待動物為由將其拘捕,男子獲准保釋候查。事件引來社會大眾頗大反彈,不少人認為警方「大費周章」「小題大做」。有說蝸牛老鼠是害獸,不應受到保護云云(即是死不足惜?)。但請重新檢視我們唯一保護動物的法例169章「防止殘害對待動物條例」:「動物包括任何哺乳動物……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不論屬野生或馴養。殘酷對待動物行為包括殘酷地打、踢、惡待、折磨、激怒或驚嚇動物,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進行以上行為,即屬犯法。」 這鹽殺蝸牛事件幾乎是「全中」了──蝸牛是無脊椎動物,法例涵蓋。以鹽殺蝸牛,令動物被折磨下死去,屬不必要的痛苦。鍋牛並未對事主做成實質滋擾,行為屬「不合理」,如依法理解,警方執法有何不可?如此再一次反映出,在完善法例或加強執法之同時,似乎建立一個社會對動物正確的價值觀至為關鍵。 (下期續)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8月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動物的「理想」是快樂 AM730
生而為人,總會有一些目標或理想,甚至使命。而人可貴之處,是會為了這些理想而去刻苦鍛煉,努力奮鬥。但在動物的世界,就沒有「理想」或「使命」這回事,牠們生存的大目標首為求生,不被滅絕,繼而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但人很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加諸動物,硬將自己的理想套在動物身上。例如帶寵物去參加狗展貓展,不過是自己的虛榮,貓狗得獎與否根本無動於衷。而往往為了滿足主人而被逼受訓,其實是一件苦差。 當然,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利用動物、訓練動物的,例如馬戲班、海洋館,其罪惡一早已被人揭穿,繼而在文明社會慢慢被取締。但有一些是存在於灰色地帶的,不容易讓人察覺當中的「偽友善」、「偽和諧」。 在電視上看到奧運的馬術項目,障礙賽和耐力賽我先不談。且看那盛裝舞步,太優雅了!那些參賽馬也太可愛了。評述員說那隻「馬仔」好「叻叻豬」呀!說成是人和動物的默契、和諧共處的最高境界!事實上,人在馬上,馬兒看不到主人明確的指令,但依然可以配合著主人的心意,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四肢,這份「心靈相通」,「人馬合一」也實在叫人嘆為觀止!我不懷疑參賽者對馬兒的愛,也相信馬兒對主人的信任。但想深一層,動物要經過多長時間多嚴格的訓練才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水平?其難道會比馬戲班低嗎?當中縱然沒有半點虐待的成分,但相信刻苦的訓練中馬兒付出的代價也不少。但最後所換來的「光榮」、「滿足」、「感動」、「成就」……其實都只屬於人類,而非動物所能理解的。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30日 動物緣: 麥志豪 香港的動物幸福嗎? AM730
近日香港快熱死人了,讓我有點感觸。 香港人很喜歡到泰國曼谷旅遊,我也是常客。那邊熱是當然的,三十七、八度是等閒,而今日的香港,也不相伯仲。 曼谷真是熱,走在街上很快會渾身濕透。而我每次去都會看到很多流浪狗,看上去牠們又好像還挺可以的。很多狗狗都會在店舖門外的簷篷下乘涼,旁邊都有一碗水。有些又會走進廟宇內,由於樓底極高,又不見得酷熱難當。僧侶們和狗狗又相處愉快。可能是泰國人有深厚的信仰?對動物普遍都是很友善的。我自己從沒有見過市民趕走避暑的狗狗。那個和諧的氛圍,有點幸福的感覺。 說回香港的熱,香港人其實不難面對,室內辦公的地方有冷氣,交通工具有冷氣,商場戲院食肆有冷氣,而且往往是十六、七度,你沒有一件外套恐怕會著涼。苦只是苦了街上的貓狗,很像活在地獄裡。香港人是很令人費解的,活在如此亞熱帶又喜歡養長毛大狗,竟又會有人綁牠們在天台露台。而香港人普遍都不歡迎流浪狗,動物在市區沒有自由的生存空間,一不留神就被城市人投訴然後被抓去人道毀滅。至於比市區更酷熱的鄉郊地方如元朗、上水、沙頭角、文錦渡……每日都徘徊在三十五度以上。狗狗出沒在地盤、車場、倉庫、魚排……牠們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大部分都是市民的工作犬,負責看守工作。而牠們絕大部分都是在烈日下乾煎。那股由石屎水泥反射到臉上的高溫,少說也有五十度。 我不禁想起泰國的狗狗,牠們不會比香港的更捱得熱吧,卻明顯比香港的幸福快樂。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6月18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誰待你好? AM730
這不是一篇關於推動素食的文章。 我不過想說明人類(包括我)是何等偽善的生物!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23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此一別成永訣? AM730
大概像我這個年代,有點學歷,有點獨立思考,又有點能力的一輩,你可以想像,都會一個一個的離開了。 舊同學、老朋友、之前走了又回流的,現在都說要走了,而且走得很有決心,有點排除萬難非走不可的氣魄。其中最難的,莫過於「分離」。 這次分離,非同小可。熟悉的朋友,堅持留下來的家人,真心喜歡的這個城市,還有像親人一樣的寵物,這一別,可能就成永訣。背後的推力要何等巨大才教我們如此狠心割捨?! 在網上看到一個動人故事,為了讓年紀老邁又多病的狗狗和自己一起移民,有人不惜花費三十萬訂私人飛機給狗狗安全離開。當看到最後異地人狗一家團聚的一刻,誰不感動落淚?!看官當然為了主人對動物的不離不棄而動容,而我想到狗狗都已達期頤之年,還要踏上「移民」之路,是既諷刺又難過。 現實一點,也絕不是所有人移民都可以鋪排得如此完美。基於很多考慮,也不一定是自私的,可能擔心動物的健康,或可能有更好的安排,不少人選擇讓寵物留下來,送給朋友也好,找家人託養也好,反正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動物。 我自己不敢用力去譴責那些和寵物無奈分開的人,事到如今,大家都是受害者,大家都在人生交叉點上作出很痛苦的決定,一些可能會後悔一世的決定。當看到他們和寵物分開哭得肝腸寸斷的光景,我只會想,這是誰造成的? 當然,也有人會狠心將寵物遺棄,一聲不響頭也不回。正等如有人將家中長者送到老人院,然後自己一走了之。亂世中,總會看到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人性的醜惡。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1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文化硬融合 AM730
香港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自回歸以來,中港融合之路在所難免,只是快慢而已。頭十年可能有點慢,過去幾年則十分快。而所謂融合,當然也不會單單指政經(經濟融合自然會走得最前最快),也指生活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 昔日的文化衝突,最後會否變成文化融合? 過去十年,我敢說香港動物權益運動是進步不少的。即使在政府政策上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很多方面都充分反映出民間整體對愛護動物的意識是大大提高了。最明顯是社會對大大小小虐待動物事件的高度關注,不論是豬牛羊猴貓狗龜雀,任何動物不被善待都必遭公審,鼓舞是警方也由從前將之視為雜項到今天認真執法。動物的安全在香港算是有基本的保障。其他又如社會開始接受以領養代替買賣,素食潮流的慢慢興起,對動物表演的抗拒等等等等,都顯示了香港人慢慢形成了一種尊重動物的態度。人和動物和平相處成為了香港人核心價值之一。 如此,相比於大部分人民依然只視動物為食用動物的中國內地,在動物權益這課題上我們的落差自然很大。早前香港立法會正審議海洋公園條例的修訂,席間一位議員竟說到(概略意思):內地的長隆水上樂園在保育方面一直做得好好,會否考慮跟內地的水族公園合作呢? 我無意去貶損內地水上樂園的成績,但他們的市場定位是偏重於娛樂而絕不是保育。園區內的動物福利狀況亦無從得知,香港朋友沒有必要硬為了「融合」而穿鑿附會或去胡亂獻媚,這對大家在文明路上的前進不單毫無益處,也反過來會令對方尷尬吧!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9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狗肉節仍在 AM730
每年夏天最熱的時候,我心裡總有一件最牽掛的事,教我忐忑不安。然而今年入夏以來,這件事好像靜悄悄的消失了,沒有人提起,沒有人談論,彷彿已不復存在……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廣西玉林狗肉節。 這個狗肉節香港人應該已頗為熟悉。 因為這些年來有關的談論聲音都相當沸騰,大大小小敢說有來自不同城市過千萬人聯署反對杯葛。而鄰近廣西的香港,更每年有義工親身到玉林救援及示威。我也曾在多年前舉辦遊行,希望叫停狗肉節。 事實上幾年前人大會議上已有人提案取締國內的狗肉節,之後亦有消息傳出玉林市政府宣布停辦。然而由於大陸法律並未禁止食用貓肉狗肉,所以不管官方如何「正式取締」,節日還可以用不同形式陰魂不散的生存。事實是,每年一到6月的夏至,在互聯網不同角落就會看到狗狗的慘況和食狗肉者的吃相。愛狗者如何頓足搥胸呼天搶地也於事無補。但今年卻是「怪怪的」,我由六月初開始留意,就是找不到一條半條狗肉節的訊息。我心固然暗喜,可能「狗肉節」從此不再了。我也不想大做文章,讓狗肉節無聲無息慢慢淡出最好。奈何有在內地工作的朋友傳來一條微博的帖子:#广西2021玉林荔枝狗肉节6月21日照常开幕#,之後我到微博搜尋,讀到了很多網民痛罵狗肉節的留言,及譴責偷狗搶狗者的罪行。也的確看到了今年狗肉節的相片,雖然規模看上去沒以往那般兇,但狗狗橫屍餐桌的光景依然教人觸目驚心,坐立不安。 我不希望一天我們成為了鴕鳥,不去聽不去看就以為罪惡已不存在。動物一日被欺凌,地球都不算和平。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2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動物農莊? AM730
情期間,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多多少少改變了,不管是「限聚」的關係還是健康的考慮,以前假日無商場不歡的香港人不少都轉戰郊區了,年輕一輩最愛上山下海親親大自然,暢遊農莊可能是一家大細新興的潮流玩意。忽然間,大小農莊如雨後春筍的冒起。這些農莊有自己不同的主打,有種花的,有種果的,種菜的,養蜂的……而有趣的是,不同主題總會膽拖另一鐵腳──就是動物。不論農莊的規模大小,你總會在園區找到幾隻動物,最常見的是山羊,也有很多家豬、雀鳥、小馬、黃牛、大白兔、甚至羊駝。 農莊有動物很正常吧!是,像澳洲新西蘭,所有遊客去farmstay都會見到動物。 但這些農莊都是動輒百畝超大的。我到過澳洲一農場,馬匹羊群翻山越嶺,自由自在的並不是企定定給遊客摸,跟生活在大自然沒大分別。反觀在香港這盤農莊生意裡,動物都是被引入然後被困養然後被遊客撫摸餵食,說穿了都是一種生財工具,城市人到此一遊,算是接觸大自然嗎?整件事都是搭建出來的,一點也不「自然」。而動物長期圍封在二三百呎的棚屋內生活,大型動物則難免要給遊客騎乘,一隻老牛要拖行著坐滿一家大小的牛車,慘不忍睹! 說到羊駝,這種俗稱草泥馬,外形搞笑,主要生存在南美洲的動物,怎麼會跑到來香港的元朗!可能這種溫馴笨拙的動物適合任人魚肉,所以很快成為天真無邪小朋友的寵兒,我在網上見過一隻羊駝被小朋友扯著不放,被強迫餵食。如此這般,又是哪碼子的親親大自然呢? 動物農莊,我自己一定不會去了,讀者們如會探訪,請讓動物安靜一點。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