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 2018年11月23日 低級趣味 AM730
我有權相信,香港人應該是很喜歡豬的,我們把所有好的、可愛的、親密的都放在「豬」的前面。 我們說小朋友是傻豬豬、乖乖豬,淘氣的我們叫做曳曳豬。熱戀中的情人會互稱對方做「豬豬」、「BB豬」。總之,對於我們喜歡的、愛惜的人總不會吝嗇一個「豬」字。一聲「豬豬」,更勝千言萬語!但我們不單口裡不停提著豬,口裡也不停的吃著豬。全世界消費食用豬最多的一定是中國人,而香港人也是豬肉的超級粉絲,每天的早餐的主角一定是豬:午餐肉、腸仔、肉絲、肉丁。午飯的選擇離不開肉餅、排骨、豬扒、叉燒、火腩。晚飯裡的湯總有瘦肉吊吊味。飲宴又豈可沒有乳豬。當我們對著餐桌上「慘死」的豬(你不會以為在屠房裡的豬死得很快樂吧),我們是否還可以說得出:「豬豬,乖乖啦,我現在吃你啦!」 上星期,電視又一次呈現香港人的精神分裂。 劇集「兄弟」其中一幕,導演把一隻「豬豬」用鐵勾吊起來,然後要那扮演拳手的漂亮女演員,對著那死去了的豬拳如雨下、拳拳到肉。我們可以如何稱呼這隻被人當作道具沙包的死豬?那女的會叫牠做「慘慘豬」嗎?全劇組又會不會對這隻生前坎坷死後仲要被人打一身的豬豬說一聲「RIP」? 我當然明白,在法例上這絕不構成虐待動物,每日都吃慣豬的你亦可能覺得無傷大雅,反正豬已死去,拿來打拿來燒拿來吃都沒太大分別,何必太執著。但這段情節真的不能取代嗎?不能想到其他更過癮的橋段去表達女角的狠勁嗎?又或不可能「借視線」給豬一個特寫而避免了用一隻真豬嗎?又何苦將自己的不文明顯露得如斯赤裸?! 如果導演以為「豬肉沙包」是一個有趣的噱頭,相信連日來市民到廣管局對節目的投訴已清楚告訴你,這是低!級!趣!味!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18年11月16日 及時犯罪 AM730
政府已決定修改374章道路交通條例,如司機在行車期間撞倒了動物,必須要停車報警,若不顧而去即屬違法。修例的重點在於,舊法例裡動物的定義只是一些禽畜如馬、驢、牛、羊,而修例是將貓、狗都納入了法例保護範圍。 然而在上周六發生了如此一宗和政府打對台的事。有市民駕車駛至青山公路洪水橋段,見前方燈位處一隻唐狗突然竄出馬路。他立即響號提醒前方車輛注意,但沿快線行駛的一架新界的士仍然沒有減速下將唐狗撞倒,並且拋至中線,結果狗隻又遭另一輛駛至的綠的再撞。目擊者指出,狗狗被兩的士連環撞擊至重傷,在馬路上哀鳴不久後就氣絕身亡,卻沒有一位司機願意停下來查看傷者,更遑論報警。 雖然上述的修例肯定事在必行,但仍有待立法會排期通過。所以新法例出台前這兩名將狗狗撞到飛起的司機是沒有任何刑責的。但作為職業司機,他們沒可能對政府即將修改道路交通條例一無所知,在兩個月的諮詢期內,很多媒體都有邀請相關的業界加入討論,職業司機們亦踴躍表達了意見。 那我們可以如理解這兩位「及時犯罪」的司機的心態呢?是趁法例未生效前樂得省麻煩?!是真心不認同這次修例,根本不在乎在路上被車死的動物?還是更可怕,是向政府修例的示威?我記得聽過職業司機的反對聲音:「車死隻野狗要停車??唔使搵食咩?!」 司機是馬路上最大的持份者之一,他們的汽車可以是交通工具,也可以是殺人武器。但對職業司機來說就只是搵食工具,在路上出現的動物就是阻礙他們搵食的障礙,而不是生命。 這次修例,到最後是否真正能夠保護動物的生存權益,看來還有待我們社會很長遠的教育。如在修例前仍不斷有類似事件向政府「當頭棒喝」,也的確教人難堪。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2018年11月13日 天人合一 NOW.COM
還記得兩年前慘爆網絡世界的那頭「世界最悲傷的動物」嗎?是,就是那頭北極熊,被人由冰天雪地送到囈悶濕熱的廣州,再被關進一個商場,困在一個百多平方呎的玻璃缸內,地上的石屎上鋪了灰灰黑黑的人造雪,雪不用那麼白了,反正熊都要在雪上拉,工人如何清理都是屎尿雪混然天成。每日有成天上萬的 遊人在北極熊的「家」門前聚集,拍打玻璃,大聲呼叫,不停用閃光燈把牠呆滯的眼神閃出一絲光影。 北極熊避無可避,就在那死角處露出了絕望悲傷的眼神,世界上最悲傷的動物因而得名。牠感動了世界各地稍有良知的人類,紛紛發起營救北極熊的大小運動,但要跟一個不講人權的國家講動物權?比向魔鬼傳福音更妙想天開。 白熊棕熊都是悲傷的熊 在中國這個從來不尊重動物的國度,土地上、天空中、海洋裡的所有動物都是可以吃、可以穿、可以利用、可以戲弄的。所以中國人欺凌動物的點子是如此層出不窮,荒誕絕倫。繼實牙實齒找隻北極熊放在商場來吸晴,今次竟找來一隻棕熊來充當北極熊,放在廣西南寧的一個海洋世界裡。 這個開業不久的動物地獄,強調在南寧就可以看到企鵝、北極熊、北極狼、北極狐、海豚等珍稀極地動物。我不熟悉國內的販運野生動物市場,可能北極熊太貴了,就找來一隻棕熊頂上。瞎子也看到棕熊明明是棕色吧,或者那頭悲傷北極熊如今已被蹂躪得啡啡黑黑的,和這A貨難分難解,彼此慘況不相伯仲。 那都不重要了,市民只在乎看到動物被凌虐時從中得到的滿足與快感。 做戲要做全套,那頭棕熊要長期關在零下低溫的展館。看見牠牙關打震,雙手顫抖,覺得搞笑的市民遠遠超過那些感到歉疚的!而無論是國內或國外,大家都不過視之為一則趣聞報導。 中國會保護野生動物? 這也難怪,認真你就輸了。在中國每日每小時都在發生虐待動物的事,你教人怎樣報導?! 在大陸又沒有法例保護動物。就算有又如何,那份厚厚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出台後有保護過這那些悲慘的北極熊、棕熊、黑熊嗎? 反正中國所有法律都是為既得利益者而立,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就索性為受保護動物入藥開綠燈,列明人工繁殖的動物可以排除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之外,能夠用作藥物出售。 虎皮、虎骨、犀牛角、熊膽…都是珍貴的藥材,都是商人虐待動物的巨大誘因。 人工繁殖的動物的命不是命?不會感到痛楚、驚慌? 我就是永遠學不懂強國人的偉大邏輯。 噢…我又鑽死胡同了,那麼認真幹嗎?反正根本無人執法,又有誰理會那被害的動物是野生的還是人工繁殖。正如那兩頭悲慘的熊,誰會知道牠們的出處? 中國人講「天人合一」,這深邃的哲學思想沒有太多人明白。只有中國人可以用幾千年的時間身體力行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的天人合一。 人類進入大自然大肆劫掠,盡情享用以為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然後又將動物從大自然帶到人類的世界,把牠們吃進身體裡,穿在身體上,化成藥品溶入血液裡……如此就簡單闡述了中國人和大自然包括動物的一種徹底融合狀態。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27096&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18年11月9日 官能下的惻隱 AM730
惻隱之心,應該是人皆有之。但其實憐憫之心被觸動,多少也視乎所受到的「官能刺激」。即是眼看到愈慘不忍睹,耳聽見的愈淒厲動人,就愈發叫人難過令人惻隱。 拜互聯網發達所賜,很多動物被虐待的過程在這個「有圖有片有真相」的年代被廣泛揭露。看倌心膽俱裂,正常人都戚戚然感到難過。但有趣是,動物被虐待,也會因為不同體形的大小而博取到不同程度的同情。舉個實例, 如果遇見一隻狗餓到瘦骨嶙峋,氣弱柔絲,一般人都會於心不忍,想辦法放下一些食物,也不算是甚麼好生之德,不過是人之常情,讓自己憐憫之心得到釋放。又例如我們看到鯊魚被斬去魚翅,血淋淋的被拋回海裡慢慢等死,一個很真實的畫面,一個很具體的故事,我們很容易就會被感動然後志決不再食魚翅!又或者在紀錄片裡看到大象被剝象牙的慘況,臉上留下一個個血洞,那震撼是不能抗拒的,動物所受的苦難是我們不能逃避,也是人類責無旁貸的。所以諸如保護鯊魚保護大象的運動都很容易得到社會很廣泛的支持。 但至於一些體型很小,受虐過程又沒有那麼戲劇性的細小動物,就未必可以輕易贏取我們的惻隱之心了。君不見長年累月在金魚街雀仔街的小小巴西龜、金魚、相思雀等……牠們所受的痛苦其實又比鯊魚大象輕嗎?幾十隻巴西龜一隻疊一隻的堆放在一個兩呎的小魚缸內,近來更流行在龜背上塗上五顏六色的油彩,但市民每日經過都不以為然。一條條小魚被放在一兩吋的小膠袋裡,在僅僅足以維持生命的水裡呆著不能轉身。我們把雀仔一生困在籠裡也覺得是無傷大雅。原因簡單不過,這些動物所受的痛苦,我們看不到,也聽不見。 我們對動物的所謂「愛心」,其實是如此脆弱而虛無的。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18年11月2日 不道德的嗜好 AM730
有些嗜好,會傷害自己身心的,如煙酒,我們說作不良嗜好。 但如果那些嗜好是傷害別人的,又是甚麼?我說是不道德的嗜好吧! 今年年初,警方和漁護署在元朗八鄉搗破一個位於村屋的野生動物養殖場,內裡的珍禽異獸五花八門,蔚為奇觀,現場負責鑑別品種的幾十位專家也被考起。果子狸、紅頰獴、赤腹松鼠……懶猴、黑池龜、娃娃魚及七線巨鯉……鳳頭鷹、褐林鴞及倉鴞,水獺、豹貓及巨蜥……應有盡有,不應有的也有。面對數目過千本來只應出現在天上和森林裡;現在卻被困在幾百呎水泥空間內的生命,保育專家們心情是何等的複雜——驚愕、憤怒、難過……可想而知。 這宗奇案即將判刑,我不評論。 但在香港飼養奇珍異獸的風氣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勢。一般寵物如貓狗龜兔已不能滿足一些人的「癖好」,而在網絡上隨便就可以找到賣家,當然也不難找到買家。 香港居住環境擠逼眾所周知,能夠將野生動物帶回家的應該非富則貴!但再有錢也不可能將整個海洋或林搬回家吧! 於是本來在森林奔跑的要困籠,在海洋暢游的要住魚缸,在天上飛翔的就要在網裡呆。 強如強國人,也不過是把老虎養在天台吧! 我不是心理學家,完全不能理解這種嗜好背後的心態。是純粹出於新鮮?出於對野生動物的好奇? 想征服大自然的霸道?還是純粹想炫富,在朋友面前威風一下?!無論如何,這些嗜好要付出的代價不菲!不單是飼養者的金錢,而是動物的生命!從森林搬到鐵籠的痛苦很難理解嗎?富貴的玩家們不妨試試關自己進劏房裡,不要說是一生一世,可能一星期你已瘋掉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類請高抬貴手,還生命自由,停止這種不道德的嗜好。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2018年10月30日 虐待動物的迷思 NOW.COM
看到一隻貓咪被人斬手斬腳,或一隻狗被人亂棍扑死,任何正常人都不會無動於衷。或悲傷,或憤怒,或痛心,都是人之常情。難過的情緒持續多久,那就很視乎你對動物的態度。 近年,社會上對虐待動物有相當強烈的關注,原因之一當然是虐待動物的行為頗為猖獗,更可能是互聯網的發達。資訊廣泛流通,很多虐待動的個案得以曝光,加上虐待動物的故事可以很juicy, 稍作煽情的鋪排,圖文並茂,要刺激受眾的神經可謂輕而易舉! 傳媒深明此道,都紛紛開設動物版,冷血的虐蓄故事通常都不難賺取 click rate,即使是普通網民,post 一張貓咪懷疑被劏肚的相片,也隨便有過千個「嬲」。一時間,所謂「愛護動物」可以變得頗為民粹。 消費動物的苦難 我們都不能否認,官能刺激永遠先於思考。大刺刺一張血淋淋的相片,加一句「冷血兇徒虐殺動物等天收」,正常人的神經都會被觸動了! 幾年前我自己親身拯救的一頭街貓麗麗,那一張齊口在大腿斬去下肢的相片,喚起全城關注,傳媒每日都跟進著麗麗的康復情況,更出人意表是一隻貓咪最後竟然被某大媒體選為年度十大新聞人物。但這就真的等同了我們社會開始關注動口物權益起來?不過是大家一起消費著動物的苦難,售賣著廉價的溫情。 小貓麗麗被斬去右後肢,變成「三腳貓」 貓狗可以說是和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但也不一定只有這些「毛孩」才能夠掀動我們憐憫之情。其他動物如大象被剝去象牙後,臉上留下一個血洞,慢慢失血然後劇痛難當的死去;鯊魚被割下魚翅後血淋淋的拋回大海;黑熊身體被插上輸膽汁的鋼管,又或被斬去熊掌。 這些畫面,這些情節,都教正常人情何以堪,於心何忍,從這個基礎出發去關注被剝削的動物,很大路也很正路。 虐待動物的日常 但虐待動物,真的就只是止於這些令人慘不忍睹、血跡斑斑的故事嗎?對於很多提供不了官能刺激的動物被欺凌事件,我們又是否在乎?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或我們不能感受其切膚之痛的,是否都隱藏在我們的生活裡,而我們都覺得無關痛癢? 我有一位愛護動物的朋友,她爸爸買了一隻雀仔回家,放在雀籠內飼養。我朋友說這是虐待動物,她爸爸說他對雀仔很好,有水有糧。養雀仔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從來沒太多人敢挑戰。但一隻本性要在天空下飛翔的動物,被一世關進比餅罐大些少的籠裡,看不到天空,找不到樹林,沒有朋友,沒有自由。這種痛苦,如何量化?所承受的折磨,是否比其他形式的虐待有過之而無不及? 鳥不能飛,魚不能游。在金魚街成千上萬的水養動物,大大小小都好,都是一生困在狹小魚缸內。為了滿足我們觀賞動物的嗜好,逼使動物一生關在監獄裡。這不是虐待動物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這些動物體形很細小,我們不容易感受其痛苦,是以等閒事看待。 誰同情七彩龜 近日發現香港有人售賣七彩龜,一隻隻活生生的巴西龜被裝在圓形膠盒內,背部被人用顏料畫上色彩斑斕的圖案,但其實這些大家以為堅硬的龜殼,內裏是滿佈神經,而且龜殼和內臟相連,油漆的毒素會經龜殼滲入內臟。重點是這些龜仔的售價不過是二、三十元,在大家眼中不過是小玩意,龜仔回家病了,也棄不足惜。 事實上,每日在金魚街、雀仔街、街市、都在進行五花八門的虐待動物,不同是這些情節都不夠吸晴,缺乏惹人憐愛的畫面,我們肉眼看不到動物的痛苦,就習以為常。說到甚麼動物權益,其實大家都不甚了了。 儘管不停會有人在臉書詛咒那些虐徒狂徒「死全家落地獄」,但香港距離「善待動物」還是很遠很遠很遠……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25470&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18年10月26日 盡忠職守 AM730
周末期間,在南丫島一個警隊和市民的同樂日裡,當一頭警犬表演特別技能時咬傷了一名13歲男童。原因未明。 社會第一個反應通常是,瑪連萊犬有否威脅公眾安全?是否適合當警犬? 要知道瑪連萊犬是近年很受歡迎的警犬品種,已慢慢取代了昔日的德國牧羊犬,在歐美很多國家都是以瑪連萊犬為警犬主力,據說連德國也慢慢棄用「自己人」德國牧羊犬而徵用瑪連萊犬。這個不難理解,單純以工作表現計,瑪連萊犬服從性強、警覺性高、嗅覺靈敏、活力充沛而攻擊力強、極度敏感、矯健、勇猛,可謂是警察的最佳拍檔,雖然間有事故瑪連萊犬會誤傷自己警隊同事,但這也不能動搖瑪連萊犬的地位。原因很簡單,瑪連萊犬在警隊內是工作犬,不是寵物,牠的工作表現才是警隊最垂青的地方,至於是否溫馴可愛,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今次「意外」,其實最需要質疑的並非瑪連萊犬,牠的本性相信警隊及訓犬員都瞭如指掌。問題是一隻性格高度敏銳而兇猛的犬種,為何會被派上場表演,而且是近距離和市民接觸。從電視片段所見, 那隻瑪連萊犬在跳過兩個「呼啦圈」後,在準備繼續跳過下一個時,在毫無先兆下撲向拿著「呼啦圈」的一位男童。 當時狗狗看到甚麼?聽到甚麼?嗅到甚麼?或感應到甚麼?天曉得?! 但無論如何,這「反應過敏」可以說是「竟料之內」或「求仁得仁」,這不正正就是警隊徵召瑪連萊犬入伍的原因之一嗎? 是誰想出要瑪連萊犬跳「呼啦圈」娛樂市民的才是今次事故的罪魁禍首! 受傷的小朋友固然是相當無辜, 但盡忠職守的瑪連萊犬更加無辜。 牠不過是如常的上班,可能以為在這次「任務」裡已經立功,怎料到頭來卻要被罰,最後命運……希望警隊文明處理,不如讓狗狗光榮退役,快樂做回一隻家犬吧!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18年10月19日 安居 AM730
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最關心的一定是自己的居所。 不明白為甚麼中國人如此缺乏安全感,一定要擁有自己的一磚一瓦才有踏實的感覺。不論市民或政府,幾乎都窮盡心力糾纏在置業安居的議題。在這個大氛圍下,一旦有人提出在覓地蓋樓房增加住屋供應的同時,也必須要照顧動物的居所,就肯定被人罵到狗血淋頭,被恥笑是一個徹頭徹尾離地的動物膠。 但這其實是很令人費解的,同理心應該是人皆有之,只是多與少的分別。既然我們將居所放大成人生的頭號目標,應該明白「安居」的難能可貴,又怎會隨便破壞別人的家園吧!即使我們如何自私,當看到別人流離失所不多不少會有點難過吧。 就讓我們退一萬步(事實上這也是無可避免必然的讓步),發展鄉郊甚至海洋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事在必行,但我們真的不可以做一點點補償措施,向痛失家園的動物施捨一些小恩小惠?! 新界東北要發展了,要收地滅村了。長年在古洞那邊居住的動物有貓有狗有豬有羊,有些有主人的,有些是放養的,有些是在野外自己生活的,據估計有二千多頭動物,將會失去主人或失去家園。 而政府依然不就安置有關動物表態。 我們若繼續乾等,結經果是大限臨頭時散的散,死的死,政府或會出來「善後」──將被迫遺留下來的動物捉去人道毀滅。動物如此犧牲,卻也贏不到多少人的同情與歉疚。 一些尚有同理心的市民及組織(也不一定是甚麼動物維權人士)多管閒事。在政府不聞不問的的時候,我們努力去為在那裡一直生活的貓咪做絕育,之後能找領養的找領養,沒那麼幸運的唯有放回,等待那大限將至,無處容身之日。 當一天新界東北發展成新市鎮,還有人記得這些為我們犧牲了家園及性命的動物嗎?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2018年10月16日 含淚致謝 NOW.COM
真是少有如此的矛盾,感覺如此哭笑不得的荒謬。 自回歸以來,每年都看特首的施政報告,妄想香港的特首會忽然愛動物,顯示出將香港變成動物友善城市的願景。印象中除了曾蔭權說要多建一些寵物公園外,其他的都對動物隻字不提,出自梁振英的幾份施政報告連動物兩個字也找不到。彷佛香港只有人沒有動物。 施政報告裡有「動物」 今年大不同了,林鄭破天荒的「關注」動物起來,在施政報告中多處提到動物,而且有些地方也說得有板有眼。在施政報告第七項「宜居城市」裡,林鄭如是說: 283. 政府十分重視推廣和保障動物福利。我們正就修訂與動物福利相關法例擬備主要方向和初步建議,並計劃在明年初諮詢公眾,當中包括研究提高針對殘酷對待動物的罰則和引入對照顧動物人士施加謹慎照顧動物的責任。 284. 警隊致力打擊殘酷對待動物。為鼓勵市民支持和協助有關工作,警隊將於2019-20年度推展「動物守護社區大使」計劃,並協調和深化與相關持份者的溝通和合作。 這裡160個字,就是前特首的無限倍!而且林鄭將「動物福利」定為宜居城市的副題。言下之意,善待動物成為了一個宜居城市的條件。也即是說,動物是城市的一部份,即使地位依然在人類之下,要為人類的文明服務,但至少肯定了一個文明社會必須要善待動物。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一大進步。 另外,政府也落實修訂《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規定司機在遇有涉及傷害貓狗的交通意外時須停車報警。此舉亦被認為是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德政。 推動動物權益,沒甚麼比得到政府支持更重要, 政府願意推一項政策保護動物,比民間辦一千個論壇來得實際。特首破天荒讓動物在施政報告裡佔一席位,我們好歹也要感恩。 建設宜居城市 雖然,我對這些建議院實際成效是很有保留的。374章的修訂,只規定司機在意外後要報警,卻不是要負刑責。在這法例裡並沒有「不小心/危險駕駛導致動物死亡」這回事。即是說,動物在道路上的安全依然沒有保障。至於「動物守護社區大使」,大概是在地區招募愛護動物的市民,促進警民合作。在民間推廣反虐待動物,我不應該潑冷水,這些似乎應該是民間NGO做的事,如今由政府來做也無不可,但是否可以又一次迴避了成立動物警察的強烈訴求?! 而「謹慎責任」這概念(duty of care)的出現是最令人鼓舞的。我常說最難揭發的虐待動物就是主人虐待寵物,經常有主人讓動物病至半死也不往求醫,竟然也不能入罪。如果真的引入「謹慎責任」的概念到169章,相信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只怕諮詢後「謹慎責任」只淪為一項給飼主的指引,而沒有刑事約束力。其實鄰市澳門早已成立了「動物保護法」,當中涵蓋了動物飼主的謹慎責任,香港是要趕落後了。 精神分裂的極致 我會提醒自己,推動一個社會運動是不應太cynical的,也不要把自己定性為反對派。政府做得好就要讚揚,如今這幾項建議你可以說是小恩小惠的的施捨,但由零到有就是很大的突破。望穿秋水了吧!特首在近300項落地有聲的偉大施政建議中有三項送了給動物,我們真的多謝也來不及!若致謝動議我們有份投票,是否應舉腳贊成,為林鄭吶喊助威?? 但施政報告內最重要的項目是填海造地,填龍鼓灘、填大嶼山,這些超級大型填海計劃,對動物對生態來說,就如面對一個賊人她要殺你全家卻留了你一條賤命,而你還要感激流涕。 為了恩恤受害的「苦主」,面面俱圓的林鄭同時提出要致力保育大嶼山,預留十億元成立「大嶼山保育基金」,與市民一起推動大嶼山保育工作和推展地區改善工程。 最諷刺是,一個主張世紀大填海的人竟然提出:檢討相關法例及釐訂更有效措施管制於大嶼山高生態價 地區進行填土、傾倒廢料及相關破壞環境的發展活動。 我不是要抽人後腿,事實是一個正常人不可能如此精神分裂!只是我還未有那份智慧去對傷害動物的人含淚致謝。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2389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