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2018年08月21日 求生不求死 NOW.COM

在這個「生不如死」的苦難年代,很多人輕生。有人喜歡拿人跟動物作比較,那若說到那份求生意志,人類很容易就被比下去。 有人說動物的生存意志很堅強,我不知道是否有客觀標準去量度那堅強的程度。又有人說動物從來不會自殺,感覺上應該是,但這個說法又好像不太科學。動物有自殺這個觀念嗎?動物有能力進行自殺嗎?   生死之間不是一線 上星期有人將一隻垂死的小貓咪救到我的動物醫院。有街坊說貓咪是從高處墮下,不肯定是否被人掉落街(當然沒有人會以為貓會自殺)。 貓墮地後口鼻吐血,被義工救到醫院後仍然清醒,檢查後發覺後肢及臀部關節都斷了,幸運是心肺都沒有太大致命損傷。醫生認為是可以盡力而為,救得就救,醫得就醫,力挽狂瀾之類。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賭氣話。人類的世界和動物不同,人只要一息尚存,你就非要用盡一切方法搶救不可。至於動物,在生與死之間竟然不是一線,而是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參予討論的當然只有人類。 舉例,一隻牛遇上車禍斷了腳,要醫?還是要人道毀滅?競賽馬有腳患,要醫?要退役?要人道毀滅?牛和馬本身再有求生意志也沒有能力決定。 一隻狗被人投訴捉了到漁護署,就不需要什麼討論了,照政策行事,四天內無人認領就人道毀滅。 原來動物受了傷,我們很容易找到不同理由選擇不給予醫治的。在現實世界,動物除非是自然死亡,否則牠們的生死其實是完全由人類所控制。要人類勉力救一隻高空墮樓貓,其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飛天貓死裡逃生 那隻小貓咪不夠一歲,我們給牠起了一個名字叫「大志」,即是意志很強,一定可以死過翻生!幾日後,大志的情況穩定了一點,醫生幫牠做了兩個手術,把碎裂了的地方接駁。再過幾天,大志坐了起來,發揮牠本來小貓咪本色,在籠內跳皮的鑽來鑽去扭著玩。誰也不會相信牠是不久前在死亡邊緣徘徊的一隻街貓。一般來說,一隻墮樓的貓很多情況下都會由人類決定要人道毀滅的。但如果真的給牠們一次機會,我倒相信十隻有十隻都會堅強硬撐下去。 我不認為大志有甚麼與別不同。不同動物固然會有不同的性格,但在不能求證的情況下,很難單方面認為那一隻是特別的堅強。 以前我很單純的以為動物的世界只有求生,覓食是為了求生,打鬥也是為了求生。動物沒有其他煩惱,不用擔心學業,沒有工作壓力,不會為愛情愁城坐困,不會終日為樓市困擾,找不到一個輕生的理由。 當然動物應該不知道何謂自殺,更沒有人類的智慧想得出那五花百門的自殺方法。 反而會很聰明地避開危險,努力掙扎求存。 但當我看見這隻在病塌中依然活潑可愛的大志,我感受到動物在求生以外,還是懂得追求快樂的,牠對康復之後的新生活,是充滿期望的。這隻小鬼,下半身不能動,在狹小的籠內用雙手撥弄著波波自娛,康復後就可以自由的奔跑,為一條羽毛快樂半天。 動物也懂得追求快樂 生存以外,追求快樂也是動物的權利,執筆時小貓大志幾乎完全康復了。這應該是小朋友的復原能力特別快吧!我們為了挽回了一條生命感到無比振奮。 如果我們讀到有人自殺的新聞會感到無比惋惜,卻為何會對每年成千上萬的動物被人道毀滅而無動於衷? 大志將會被人領養,將會成為某個家庭的家庭成員,將會為人類提供無比歡樂,及用牠的生命力感染身邊的人。 如果當天我們給牠一針解決了,你們又覺得惋惜嗎?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17387&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寵物、街坊、朋友 2018年08月17日 AM730

在香港,養寵物的家庭愈來愈多!根據政府統計,單是飼養貓狗的戶口數目已超過三十萬戶。市民依然以購買為主,在傳統的寵物店買的有,透過網上買的也有,而且愈來愈多。至於寵物九成以上都是來源自本地住家繁殖。 當然近年也興起了領養的風氣,領養除了省卻了一筆費用,領養者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救了一條生命。在香港,每星期都有十幾個大小組織舉辦領養日,等待領養的動物真是數以千計。有人問,這些動物從那裡來?大部分都是有人主動遺棄的,每年都有幾千隻,也有不少是流浪街上被拯救的,或新出生的。簡單說,是百分百「供過於求」。 但除了家養外,香港還有另一種飼養動物的模式,就是放養。 而這種放養背後的心態又未必是飼養一隻「寵物」,很可能不過是對在街上流浪的動物一種出於同情的照顧,或甚至是街坊街里的互相關照。沒有所謂主人不主人,朋友不朋友。只是人之常情,有情有義而不一定有甚麼責任。 我認識很多朋友,都會定時定點的照顧很多流浪動物,每一隻都改了名字。亦會盡量幫牠們絕育。 動物如果病了(其實街上的動物又怎會沒有病),會盡力帶牠們看獸醫,帶不到也沒辦法。有時看到照顧開的動物生老病死,會有點難過,但也不會太上心。 我診所隔鄰的菜檔很好,長期照顧著一隻老貓,街坊都叫牠龍哥!龍哥在菜檔不同的角落睡,睡飽就吃,吃飽就睡。閒來在街上逛一兩圈,自由自在。你可能會認為,如果龍哥可以「上樓」就好了。但單是我工作的深水埗區,相信有過千隻龍哥。港九新界離島,說有過十萬隻龍哥已經是很保守。這個現實,你懂的。 說到底,人的世界不可能沒動物,至於選擇以上那個形式和牠們共處,才是文明社會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明天會更熱 2018年08月10日 AM730

全球嚴重暖化,其實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大概是甚麼一回事。氣象背後的科學普羅大眾當然沒有興趣深究,但至少連我老爸都懂得說:「咁熱落去,世界末日啦!好彩唔關我事!」 哈哈!重點是最後一句,我爸爸都九十多歲了!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 今年熱浪瘋捲全球,日本、韓國連日處於四十度高溫以上,歐洲多國熱死人,西班牙錄得四十幾度,美國山火連連,北極圈有地方出現接近三十度的荒誕怪象!而香港人在慶幸還不過是三十幾度,算是「執番身彩」,然後繼續開「行」冷氣食花生。 不過我相信,即使一天香港也身陷四十度的熱浪,香港人也未必太在乎。可能只會上臉書狂出消暑post,在商場沙灘打打卡。誰會痛定思痛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為自己的家(地球)做一點事? 香港人對於酷熱天氣的應變措施,不過是把自己關在有冷氣的地方吧!在香港大部分的商場、食肆、戲院都是長期維持在二十度以下。所以即使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市民還是必須要時刻帶備外套的。普通人根本沒辦法短衫短褲在戲院內捱過90分鐘。這是何等荒謬的事! 為了要讓自己回家即時享受到由火爐跳進冰涼天地的快感,拜科技的先進,很多人都會在回家前半小時遙控開了冷氣。然後又安坐家中,看著新聞報道說全球暖化日益加劇。 是甚麼讓我們失去了危機感?還是我們已不會介意太遙遠的事(而下一代的事已經太遙遠了)?又或者那份無力感太重了,改變了氣候也改不了其他!三十幾度跟四十度相差遠嗎? 生活還不是一樣的艱難?!甚至我聽過有人說:我們舊香港人肯變,新香港人都不會變呀! 如此「攬炒」的心態,是人之常情吧!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08月07日 那遙遠的國度 NOW.COM

隨著不丹之旅的結束,創作歌手盧凱彤的生命旅程也結束了。 不過是兩個星期多之前的事,盧凱彤在她的臉書專頁如是說: 「不丹之旅要結束了,我一個人坐在泰國機場轉機,人來人往,忽然從精神時間房回到了凡間。沒錯,不丹名不虛傳,別人說它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我最初懷著覺得有點荒謬的心去,6天後,我只感到無比的謙卑和平靜,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爲,我看到那裡的動物很開心,牛、馬、貓和狗都是隨處亂跑的,但不會擾亂交通和民生,不丹人不殺生,那裡沒有屠房,他們吃的肉不多,都是進口的,街上分不出哪些是流浪狗,其實也不用分,因為都會有人餵飼,每年同一時間,全民會一起抓貓貓狗狗去絕育。我下輩子不管是做人或動物,我都希望能夠生在一個這般照顧我的國家裡。」 當她看見動物很開心而內心感到無比的平靜與喜樂,那種滋味,愛動物的人都會很明白。盧選擇食素,正是因為她知道了「肉食工業」對人對動物的不公義。 盧凱彤的離去本來已經教人很悲傷,但進入她的臉書回顧她離開前的一些帖子,那份難過,教人無法釋懷。 讀她的帖子,你很容易看到她對生命的關懷多於她提及自己的工作。她產量不多,創作的歷程也不容易,生命的苦難給予她靈感,她觸及的題材是公義,是環境,是人權,創作背後可能有很多情緒的折騰。她愛不丹,不是因為風光如畫,或什麼風土人情,或國家富庶,而是她在那裡看到生命被尊重,所有動物都很快樂,人和大自然那麼交融,能夠讓她謙卑和平靜。這不禁令人想,如果她一直定居在不丹,不回來香港自討苦吃,她還會……嗎? 當然她沒有選擇留在不丹,香港還有她的家人朋友,和她疼愛的四個小朋友吧。她不止一次提到她的貓貓,特別是15歲的蘇菲,在她困難的時候如何支持她,陪伴她。她曾經想過移民台灣,卻因蘇菲太老而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動物從來不會嫌棄主人,貧窮、貌醜、疾病都打擊不到動物對主人的愛。你愛動物一分,牠們就十分加陪奉還。四隻貓貓能夠有這樣懂得去愛的主人,當然可以想像她們彼此相愛得多麼深! 臉書上經常找到她愛貓的蹤影。在一個多星期前盧發了一個帖,見到她全新耳機上印上了愛貓蘇菲:「全新耳機,帶住蘇菲。」但她今次一去,卻沒有帶著蘇菲。 有人說盧凱彤「選擇離開」,我不認為是。我相信這不是她的選擇。她對生命如此認真,不會選擇放棄。像她這樣愛動物,不可能選擇離開她的貓貓。只是在那防不勝防的剎那,那個惡病的魔頭選擇了你,要把你帶走。就在那一剎,誰都阻不了,攔不住,她也沒有太多選擇。曾經康復過的她,最後都是避不開這惡魔一而再的詛咒。這是對她生命、也是對她心愛貓貓的詛咒。 很想抱抱她的貓貓,低聲對她們說:你的媽媽很勇敢,很努力,也很愛你們!她一定會在另一個國度守護著你們。 但願她已經身處她夢想的國度,比不丹還美好的烏托邦。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15707&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愛動物不一定「離地」 2018年08月03日 AM730

很多人都覺得做「動物保護」的人很離地,不知人間何世!這一點,我的確有不斷反省! 上星期到新加坡工作,飛機上坐我鄰座的一位香港人認出了我:「你不是常在電視講動物那位嗎?」「我相信你是說我吧!」然後我們閒話了幾句。他就單刀直入。 「你不要介意我冒犯,我有些事想請教你。」 「如果我放毒餌餵雀仔,將牠們毒死,犯法嗎?」 我嚇了一跳:「那當然犯法,你會因此觸犯了香港法例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最高罰款20萬及監禁3年。」 男子靜了一陣……我忍不住反問:「為甚麼你如此痛恨雀仔!」 「誰想下毒手,但你們保護動物,誰保護我們?」「說來聽聽……」 「我家住柴灣,之前附近有一個公園,有好些樹木,聚滿了很多雀仔,後來不知怎的公園拆了,樹斬了!不知道政府要起甚麼的,那些雀仔就無處容身,飛到了我們民居!多的時候幾百隻在叫,我快瘋了。我夜班工作,我睡的時候他們就把我吵醒!你教我如何?」 我看得出這位先生不是存心挑機的,我也真心明白他的苦況。我告訴他類似的投訴我也接過很多次,例如獅子山的狗吠叫聲令竹園北的居民不能安眠。街市有貓大小便令店舖有異味,野豬翻倒垃圾桶影響環境衛生。 雖然我沒有身受其害,但這些人和動物之間的矛盾是不難理解。我也不會在他苦不堪言時說甚麼「動物也有生存權」的大道理。 但責任一定在人身上,動物都是百分百無辜的。如一切惡果要由動物全數埋單,也太不公道了。 我建議他要找當區區議員談談,要促請政府盡快在附近多種樹木,多做宣傳叫居民停止餵雀,在自己窗前多掛幾隻光碟讓雀鳥不敢飛近!我知道問題不會輕易解決,但事實是,我們人類製造的問題,應該由人類想辦法自己解決!這是負責任的態度,不算是離地吧!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07月31日 動腦不動槍 NOW.COM

上星期到星加坡工作,順道了解一下當地政府的一些動物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些啟示。 有人說星加坡本身就是一個動物園,你不用買票進去動物園也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動物。短短幾天,我深深體驗到星加坡高度城市化和同時高度綠化的有趣之處。整個smart city 毗鄰就是森林、水庫、濕地、綠化帶。我早上跑到去了北面的sungei buloh 濕地保育區,當地人說很容易就看到鱷魚、大蜥蜴、蟒蛇、水獺。我到訪那天不知是太熱還是太多遊客(其實不過是十幾人吧),只聽到很多不同動物的叫聲,卻不見其蹤影。 我又去了bukit timoh保育林區,當地人說森林內很多野豬,我又是緣慳一面。 後來又有人叫我到另一邊面的peirce水庫,那裡有很多猴子、野豬。 時間關係,我作罷了,有緣份的在街上也見到吧! 新加坡是一個野生動物園 不是嗎?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随處可見成群覓食的雀鳥。 有蟒蛇,穿山甲闖進校園。也有野豬走在公路上。當地人也見怪不怪。 一個700平方公里的小島可以如此兼容並蓄,一方面是當地人對野生動物為鄰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生態、動植物保育工作。亦難得看到新加坡本島和外島陸續發現新物種,野生動植物也並没有因為高度城市化而消失。 不過星加坡依然不能逃避其大自然環境中食物鏈不完整的事實。和香港一樣,星加坡的林區缺乏掠食動物如獅子老虎,野猪和猴子幾乎没有天敵,加上繁育率高,所以數量快速增加。 單靠大自然的力量讓野猪和猴子的數量取得平衡,似乎有點不切現實。除了威脅到其他物種的存活,野豬離開森林進入城市是頗常見的,也在公路上造成不少意外甚至悲劇。 用智慧去管理 那天我和星坡愛護動物協會的行政總監 Dr. Jaipal Singh Gill博士面談,他指出五年前其實還有「捕殺流浪貓狗」,也有「野豬狩獵」, 但這些不文明的措施已消失了。政府「動物管理」的哲學是以智慧去管理,減少對環境及動物的傷害。 取而代之,今日政府資助大規模的TNR,及推行更多對野生動物的「補償措施」。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那連接兩大保育區的「動物通道」。一條武吉知馬高速公道狠狠劏開了兩大森林,動物為了人類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犧牲。而這條架空的通道就是減少動物進入公路受傷的機會。這座橋自落成以來一直沒有開放給公眾參觀,用了3年時間,在橋上種植本土植物,營造茂密叢林及不受人類干擾的環境,還在週邊種植大量果樹,吸引動物習慣使用。 政府在橋上設置攝影機亦拍攝到不同品種的雀鳥、蛇和稀有物種如小鼷鹿、馬來穿山甲等,野豬等,都很樂意利用生態橋來過路。 香港野豬的命運 將鏡頭一轉回來香港,這半年來,香港也多了很多野豬新聞。至於野豬的數目是否急增,不得而知,因為政府從來沒有統計。 如果單憑目測或感覺,也許是。 而香港漁護署對管理野豬也算有前瞻性,停止了「野豬狩獵隊」後,近年一直研究如何控制野豬數目,今年正式推出試驗性質的「野豬避孕注射計劃」,不論最後成效如何,如此正面的政策,我很難想像有人有理由反對。 但一旦野豬出了事故,就總有人大做文章,很犬儒的抽人後腳。 上星期的確發生了我們最不想見的野豬意外,在港大附近有市民被野豬咬傷。不論背後是什麼原因,我們也不能否認野豬會傷人的說法。因為事實放在眼前,有人因野豬而受傷! 換句話說,誰也不希望看見更多的野豬進入城市,這對動物本身也不是好事! 但是否就等於再次出動早已封槍幾年的「野豬狩獵隊」呢?我們難道甘心落後於人,在文明的路上越走越慢,甚至倒退?? 有兩點是政府的當務之急:雷厲風行,打擊非法餵飼野生動物,派漁護署及食環署職員即場票控,餵者即罰1500! 這會是最立竿見影的措施,請不要手軟! 另外積極研究仿效新加坡建設動物通道,減少動物衝出公路的機會。像大埔道劏開了金山公園,一條種滿果樹的架空天橋可以減少很多意外及救回不少生命!新加坡這條「生態橋」造價不夠一億,一條元朗行人天橋要十七億建造費……大家認為,政府可以也考慮蓋一條讓香港人感到自豪的生態橋嗎?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14952&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謹言慎行, 尊重動物…… 2018年07月27日 AM730

兒童節目主持人鍾晴在電視節目中失言,掀起軒然大波,引來網絡上一面倒的攻擊批判,即使急忙出來發帖道歉,但不單贏不到網民的寬恕,反而為自己再帶來五百多個留言踩多幾腳。 一個本來親切可人的美少女,究竟講錯甚麼,招來如此「殺身之禍」(可能星途盡毀啊)? 她不是得罪了人,是得罪了狗! 她說了一句「工廠狗好污糟好乞人憎」,就闖下了彌天大禍!有人為鍾晴辯護,說她只是衝口而出,無心之失。 我認為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 我可以相信她是「無心」,但之所以「無心」,正是因為她沒有這個「尊重動物」的意識,隨便說說,以為是無傷大雅。 卻不知道這些年來香港對動物的意識已起了相當大的轉變,以「人氣」為生的藝人若沒有和大氣候接軌,還誤以為只是網上「刁民」惡意攻擊。 「動物權益」在近年大刺刺的抬起頭來,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連一向堅持不肯成立「動物警察」的香港警隊,也從善如流在全港23個警區設立「動物專隊」。 在臉書上最吸睛最呃like呃嬲的一定是動物相關的帖子,公眾人物必須要有這個警覺性及敏感度。先例隨處可見:陳茵媺疑似棄養貓咪事件至今仍不斷被翻舊帳。鄭俊弘用倒鈎鐵鏈拖狗被插至體無完膚!唐貝詩戲言要訂購「盆景貓」,被指虐畜兼心理變態……位位當事人都要公開解畫道歉。你以為這是因為網民愛揭瘡疤、沉迷負評的低質表現?錯矣!你看姚子玲被愛犬咬面險被毀容,卻依然對狗狗不離不棄;林保怡棉乾絮濕照顧下肢癱瘓的愛犬終老,都贏盡了全世界的掌聲。網民原來是很公道的! 我不在此討論誰是誰非。然而社會的確是不斷進步的,文化是不斷成長的,我們必須要承認,「尊重動物」是一個不能逆轉的勢頭,動物已成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寄語公眾人物必須銘記於心!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07月24日 是「牠」也是你和我 NOW.COM

每天大清早,小妹妹張開眼第一個見到的一定是她最好的朋友,陪伴她一起成長的;一隻四歲大的拉布拉多。因為每朝「牠」都準時狠狠的用舌頭幫她洗臉。小妹妹總會跟「牠」講早晨,開始她快樂的一天。 然後就匆忙出去看看另一個「牠」 – 爸媽新買回來的BB 貴婦。小妹妹不過是八歲,卻母性大發把狗狗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每日都花不少時間把「牠」抱在懷內,跟狗狗說著BB 話。這一家五口,是一個幸福的中產家庭。 然後,小妹妹在餐桌上遇上另一個「牠」,那隻被化身成餐肉腸仔火腿的肥豬,和另外一些「牠們」所生出來的雞蛋。小妹妹一邊跟「牠們」玩耍,一邊吃著另一個「牠」。 早餐過後,小妹妹和媽媽一起去溜狗,拖著那體型也不算小的拉布拉多,走出這專業管理的屋苑,小妹妹卻遇見那個「牠」,那隻蓬頭垢面,瘦骨嶙峋的流浪狗。 媽媽一看到「牠」就發飈:「不要動,不要怕!小心呀!不要走過去!(牠)會咬人的!」小妹妹其實沒有什麼害怕,只是本能地緊緊地拖著「牠」,怕自己的好朋友被「牠」傷害。 他們急步走回屋苑,媽媽第一時間就找了經理投訴:「屋苑附近怎可能有流浪狗,咬親我個女同我隻狗點算?!」經理急忙道歉,並立即致電漁護署,要求盡快派捉狗隊來將「牠們」捉走。 小妹妹問媽媽,流浪狗會被捉到那裡?之後怎樣? 媽媽說:「牠們」的事,怎知道?不要管了! 爸爸答應了小妹妹去海洋公園,在公園內小妹妹又看到很多的「牠」,那隻熊貓,那隻樹熊。和那些在魚缸內摩肩接踵大大小小的「牠們」。 沒有人介意「牠們」是從那裡來,或有什麼未來。「牠們」在園區不過是展品。 當然還有一群出色的表演者 – 海豚,「牠們」飽經特訓,每日都很守規矩的翻滾轉跳,本來應該在海洋生活的「牠們」,竟已以為公園是自己的家。 小妹妹看在眼裡,一切都很理所當然。 接受了一輪所謂「生態教育」,小妹妹又要去食生態裡的「牠們」了,今次的「牠們」就是漢堡包夾著的牛大哥! 小妹妹一邊吃,突然想起在西貢見過的黃牛。 「爸爸,我在吃的牛肉就是(牠們)嗎?」 「當然不是,你吃的是進口的凍肉,我們不認識(牠們)的。你在西貢見到的牛牛,我們不會吃的。」 小妹妹看似明白,其實比之前更不明白。 經過快樂的一天,小妹妹很心急回家見她的好朋友、寶貝女。 但在見到「牠們」之前,她又看到了牠 – 那些骨瘦如柴的流浪狗。 雖然牠在遠遠的遠處,但小妹妹依然看得出那淒涼的眼神…… 「爸爸,(牠)應該很肚餓呀,我們給(牠)一點食物好嗎?」 「不可以的,(牠們)是流浪動物,我們餵(牠),會影響整個生態環境。 放心,管理處找了漁護署來捉(牠),沒問題的。」 小妹妹看似明白,其實比之前更不明白。 究竟,我們每天愛的、吃的、遇上的牠、牠、牠……是同樣指動物嗎? 牠……如何定義?由誰定義? **** 建議閱讀: 陳燕遐 / 潘淑華策劃的 《 「牠」者再定義:動物與人關係的演變》,如何重新思考和界定人與動物的關係。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14133&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07月17日 其實我們不是動物膠 NOW.COM

我是一個很怕熱鬧的人,愛靜,愛獨處。在人多的地方我會好緊張,好煩躁。以前住apartment,每次七、八個人逼在電梯裡面,我總有一觸即爆的繃緊。繁忙時間搭地鐵會手心出汗,呼吸急促。 所以這些年來都極少乘搭公共交通。後來決心搬到偏遠的郊區,幸福時可以一日都見不到一個人, 只見到動物。朋友知我乖僻的性格,如果是一大班人的聚會,都會善意通知一聲。 我這番說話,你不會覺得被冒犯吧。所謂個人的性格,自己的選擇,任何人都不會批評,百份百的值得尊重。 況且我總以為愛熱鬧的都會特別尊重愛靜的。 但如果我稍為修改如是說又如何? 「其實我好怕人,我喜歡獨處。見到人多我會好緊張,好煩躁。特別見到D污糟邋遢嘅流浪漢,你知啦,佢地個頭一嚿二嚿,好得人驚,好乞人憎。 仲要喺街行來行去,都唔知佢地咩心態。所以如果明知約我見面既地方會見到流浪漢,唔該事先通知聲。」
如果我post 這段偉論上網,我應該會萬箭穿心而死!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借題發揮,想談論「鍾晴小姐遇上工廠狗」事件。 但不要誤會,我絕不是想落井下石,或抽水抽乾方罷休。 我反而是想借此事為所謂動物膠平反! 其實為動物挺身而出抱不平的不一定就是動物膠! 鍾晴之所以失言,並不是因為她驚狗,重點是「工廠狗特別污糟特別乞人憎」。 又假設鍾晴如是說:「其實我勁驚狗,我由細到大都好驚狗!唔知點解,見到狗我就成身震,手心出汗,冇可能震靜到。 所以去到拍攝現場如果有狗,希望下次通知聲,因為我真係好驚!」 這段說話和我開首的一段完全同理,喜歡什麼都是個人的性格,自己的選擇,百份百的值得尊重,任何人都不可以批評。如果有網民依然公審鍾晴驚狗,那些就一定是百份百的動物膠了。 我不喜歡人,你可以不喜歡狗,何患有之? 鍾晴被「公審」,不是因為她不喜歡狗,而是因為她歧視「弱勢中的最弱勢」 – 流浪狗。 如果鍾晴說她好驚貴婦狗,松鼠狗,我可以相信沒什麼人有閒情去狙擊她。因為歧視名種狗最多只可說成是「仇富」,不會是「欺凌弱勢」。 又或者她不強調「工廠狗污糟」,而是說「工廠狗好大隻」,相信也不會惹來太大的非議。因為「大隻」又沒有什麼貶義。怕大狗都算人之常情! 而大部份留言都提及到她作為兒童節目主持人,有失身份,教壞細路。事實上,在過去多次所謂「公審」藝人不善待動物的例子中,如「劉嘉玲著皮草」,「陳茵薇涉嫌棄養貓咪」,「鄭俊弘用倒釘鐵鍊拖狗」,都是針對那些手握話語權的公眾人物。 這一眾俊男美女的幕前藝人不單有影響力,也有很多公開發言的平台,透過大氣電波,一言一行都可以「教壞細路」或「發人深省」。 今次批評鍾小姐的朋友又被人tag 上動物L的標籤,是何等的無辜! 事實上搞動保的人也不一定愛動物,更不一定會養動物 (動保祖師爺Peter Singer 就是活生生一例) ! 我們的著眼點只是「公義」。正如搞婦女權益的也有男士,倡議同志平權的不一定是同性戀者。 在他們眼中,要爭取的不是誰的權益,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及互相尊重。 同理,狠批鍾晴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愛狗更不可能是因為討厭鍾小姐。 我們只是一直追求那共存共融的的理想。 所謂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噢……你不會又說我是左膠吧。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1332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