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25日 AM730 你怎麼捨得遺棄我

這些年來在動物診所工作,見證過無數的主人遺棄動物。有帶動物來看醫生然後藉口去提款去廁所之後一走了之的,有理直氣壯要求將動物安樂死否則就棄養的,有隨便把小貓小狗放入「背心袋」丟在門口的,有用紙皮箱把動物密封了,然後放在路邊的……而竟然還有一種所謂「良心遺棄」,會將動物放在牠們熟悉的寵物袋/籠,然後寫下一封情詞懇切的「棄養信」,交代一下遺棄原因及一些動物的資料,有些更會附上幾百元,作為動物的生活費,也實在叫人哭笑不得! 事實上,沒有一種遺棄是值得原諒的,狠心把家養動物放在陌生的街頭,要牠們活在惶恐中,就已經是一種虐待。但這些沒良心的主人不知哪裡來的最後一點良知,想給動物一條生路,於是不把動物放到垃圾站,或交給政府機關去將其人道毀滅,而想辦法交託到一些可以信賴的組織。 是為自己的良心換取一張廉價的贖罪券,還是真心想動物「重獲新生」? 前幾日在我診所門口又出現這種「良心遺棄」了,信內說「兩隻貓由細玩到大,但無力照顧,亦不忍心讓牠們被人道毀滅,希望牠們最後可以安享晚年」云云。類似這樣的信我不知收過多少封,而有幸那些被遺棄的動物最後真的找到好人家領養,幸幸福福的安享晚年。於是有人批評我是變相縱容了這種「良心遺棄」。但去阻嚇及懲罰違法者的責任不是在政府嗎?根據香港法例421章第22條:動物畜養人如無合理解釋而棄掉其動物,即屬犯罪,可處罰款$10,000及監禁6個月。但卻從來沒有人嚴正執法,當然也從來沒有人被起訴。我也曾向警方多次舉報有人遺棄動物,每次都因為證據不足而銷案。我既然沒有能力懲罰犯罪者,總不能轉為懲罰那些受害者吧!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管理著全港最繁忙的動物醫院,每日見證著充滿喜怒哀樂的動物故事,半生緣繫動物,來生最想做一隻每天都睡二十小時的家貓!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22日 now新聞 真感情可以出賣,情人可以出租

上星期有報道說香港出現了「出租寵物」的生意,我被嚇得叫了出來。 我當然明白這是完全合法的事,動物在憲法上根本完全沒有法律地位,如果沒有主人就是死物,有主人的就是從屬於主人的一件「財產」,主人的確可以自由出租動物去拍電影、拍廣告、做「援交」⋯⋯進行各種交易賺錢。但合法不代表合乎社會道德規範,即使不從「愛護動物」的角度出發,這「出租寵物」的生意也真是很下三流不道德的無恥勾當呀! 後來才知自己大鄉里大驚小怪, 「寵物租借」服務原來在美國、韓國、日本和內地都開始流行,其中韓國和日本的同類型服務,已有近十年歷史,也頗受歡迎,年輕情侶常於周末租借寵物,然後於上班日前歸還,一嘗當「假日貓主狗主」的滋味。 這教我想起二十幾年前狄美摩亞做主角的一套戲《不道德的交易》(Indecent Proposal),戲中的David(活地哈里遜飾)和Diana(狄美摩亞飾)是很恩愛的小夫妻,但不幸陷入財困,二人竟然接受了富豪羅拔烈福的交易建議,以一百萬美元將Diana出租一晚給他作Part time lover。表面看,這種交易明買明賣你情我願,又沒有傷害人,無可無不可。相信在很流行的援交的今時今日已沒有太多人認為是「不道德」了,也的確不用大驚小怪。 但細心想想,這交易雖然是建基於自由意志,但由於在這項交易中出租一方是一對夫婦,那就不完全是「個人」的事了。Diana固然是在出租自己,卻也同時出賣了對丈夫的忠誠;David在出租自己的妻子,也出賣了妻子的尊嚴、自己對妻子的愛。 二人的感情、關係、承諾、經歷統統都在一次租借交易中徹底摧毀了,金錢將愛化成了背叛,輕而易舉。 同理,「寵物出租」其不道德之處,不單單在於租賃者,反正香港人都愛買動物,一早已視動物為商品,反而最教人心寒是出租者。要明白動物並不是自願被出租的,而是被主人出賣。即使動物當初是買回來,主人和動物相處了已一段日子吧,就算不把寵物當成自己子女,也是你的伙伴吧,如今貪圖那蠅頭微利而將牠們交給陌生人,雖不至於任人魚肉,但對動物來說絕對是恐懼的經歷。出租者有多愛「這件生財工具」,不說自明。對比起動物對人的忠誠,這種背叛能不教人難堪?! 任何人與人的交易都是在自由意志下促成的雙贏(理想如是),但「出租寵物」是只有人類贏而動物輸的純粹剝削。動物在交易中完全沒有話語權、選擇權,牠們的角色是一件被拋來拋去的商品。一心視主人是自己父母的寵物,到頭來在其主人眼中的價值竟然和租金掛勾。 比起「寵物買賣」,「寵物出租」是進一步將動物徹底商品化,用金錢量化生命,也量化感情。 註:執筆時「寵物出租服務」已因社會反對聲音太大而被立即叫停。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9800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18日 AM730 貓島桃源

對於愛貓的朋友來說,貓島一定是世外桃源。 貓島之令貓痴貓迷神往,並不在乎貓的數量,而是貓咪在島上的生活狀態,是近乎完美的幸福。 早前去了日本福崗的相島,島上人口不過500,主要以捕魚維生。而那裡的貓數量其實不算多,我環島走了一圈,目測所見不到一百隻。而每一隻我都印象深刻,牠們那張懶洋洋而幸福滿滿的咀臉,仍不時出現在我眼前,教我無心工作。 從我踏上貓島碼頭那一刻,就已經心花怒放了。但不想破壞島上寧靜,我竭力抑制著自己的興奮。島上遊客不多,慕名而來的大都是日本人。而這裡的貓就是不怕人,也沒有追著人討吃。你有你的興奮,牠有牠自己的生活。 貓咪們有蹲在海邊瞇著眼沉思的,有聚在一起互相舔毛的,有獨自躲在一角睡覺的。有幾隻守候在釣魚翁的身邊,和人一樣耐性等待漁獲。不遠處有魚上釣了,一隻黃貓很快就過來把魚叼走了,其他貓卻沒有過來爭食,一臉不屑的繼續發呆。我又見到兩隻貓兒在劍拔弩張的對峙,互相吼叫了幾分鐘還沒有動手,卻堅持繼續對罵。但我見所有貓咪們身上都沒甚麼傷口,相信牠們都是溫馴和平的小朋友。 最動人的一刻,是我女朋友隨手抱起了一隻黃貓,黃貓就毫不客氣的倒進她懷中熟睡了,一睡就沒有離開的意思,最後要她狠下心腸把貓抱回地上。那一刻我想,是甚麼的環境,甚麼的人民,孕育出這樣幸福的貓貓。 這裡的貓絕大部分都是混種的家貓,有不少是有頸帶的,應該有主人。但即使沒有主人也沒甚麼實質的分別。島上500人都是牠們的朋友,大家一同住在島上,共享大自然賜給我們的資源。自由自我,逍遙自在。 如果香港有個這樣的貓島,我和貓咪一家都會搬去長住了。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管理著全港最繁忙的動物醫院,每日見證著充滿喜怒哀樂的動物故事,半生緣繫動物,來生最想做一隻每天都睡二十小時的家貓!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15日 now新聞 真的假不了

常理是,社會越進步越文明,人的道德水平越高,虐待動物此等野蠻的行為會越罕見。事實如是嗎? 香港人普遍算有愛心。一講到虐待動物,一般都會嗤之以鼻!特別是年青一代,看到小動物被人殘害,反應都會是「變態㗎!」然後抱著自己的寵物BB說:「BB你好幸福呀,你知唔知?!」 但虐待動物真的只止於那些變態兇徒的變態行為嗎?而我們都可以心安理得的置身事外? 以皮毛業為例,昔日,著皮草這種虐待動物的行為只屬於富豪級的奢侈玩意,但今時今日,平民百姓都可以參與了。的確,稍有良知的文明人都會杯葛皮草業,但卻冷不防皮毛製品已靜俏俏的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很多人都會擁有一兩件由血腥鵝毛製成的羽絨外,我們都不為意自己身上披掛著不同形式的動物屍體,而它們都不是什麼必需品,只是和生活完全無關痛癢的裝飾。而最重要是,它們極之便宜,你我垂手可得。動物,可謂被殘害於不知不覺間。 今日我們隨便經過鬧市如旺角銅鑼灣,很容易就會找到很多很別緻很漂亮的動物公仔吊飾,這些「小動物」,為我們的背包、手袋、手機增添了很活潑跳皮的趣味。而由於售價便宜,幾十元有交易,誰都會以為那是仿製品,沒可能是真的。但大家有否想過,今時今日,要製作一件仿真度極高的動物皮毛製品,其所需要的技術、工序、手工絕對比一隻動物生命昂貴。因為在很多地方如中國大陸,動物根本不值錢。用最原始當然亦最殘忍的方法隨便劏一隻兔仔,剝下牠們的皮毛,製成一個鎖匙扣吊飾成本可能只是十元八塊而已,誰還會去仿真那麼笨。 有記者朋友到旺角隨手買了幾隻毛公仔給我「驗身」。 我拿起其中一隻兔仔,閉著眼雙手感受那厚厚的毛,那種綿密、那份柔軟,溫暖而具彈性,我以為在摸我家中的貓貓。我已百份百肯定那是真兔毛。 那我當然不能全憑感覺,於是找來了專業的時裝業界朋友幫忙。 她說驗證有幾個步驟。最簡單的方法是「吹」。輕輕向毛面一吹,如果毛毛被吹動後很快又返回原來的位置,反覆試不同的部份都如是,那應該是真毛。假的毛由於缺乏天然的柔軟度,被吹動後會停留甚至不會返回原位。同理,可以試用手指去梳毛,假的毛會留下明顯的坑紋,真的毛很快就回復本來的綿密狀態。 然後可以檢查毛的末端,真的毛通常是連著動物的皮,所以毛的末端應是皮底。至於假的就可能是織在布底或其他物料上。 最準確的測試方法是用火燒,真毛被燃燒時,尖端會迅速斷裂,很快燒成灰燼,用手輕輕一擦,已變成黑黑的像炭屑般的粉末,並有強烈燒焦的味道。至於假的只會慢慢的燃燒,毛會蜷縮成球狀,帶有化學品氣味。 這些測試不難做,要分辨毛的真偽殊不困難。但請不要去買一兩隻回家試了,因為多買一隻就多死一隻。而且都死得很慘。 其實重點也不在你買的那一隻是真還是假,反正這種「消費動物」的潮流就是變態的。即使你買了一隻是假的,別人看在眼裡只會覺得漂亮,燃起了他們去趕時髦又買一隻的消費意慾,如此,就總會有為數不少的動物受害。 我雖然說過動物權益運動是最艱辛的社會運動,因為要爭取動物權益我們就少不免要放下一些人類自己的權益。但說到要拒絕購買這些毛公仔吊飾,放棄如此無關痛癢的無謂消費,真的說不上該是什麼犧牲,但就輕易拯救了無數無辜的兔兒,功德無量。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9800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11日 AM730 和牠一起面對癌

人到中年,最常聽到的消息是身邊有朋友大病了,離開了,通常,都是癌。 原來不管醫學多進步,新世代的人多注重健康,癌還是說來就來,叫人說走就走。 「聞癌色變」不止在人的世界,也在動物的世界。 每次有動物主人帶動物求診,當動物被證實得了癌症,就像世界末日來臨,不知所措、混亂無助。反過來如果化驗報告說驗不出癌細胞,主人抱著動物的感恩眼神,誰看見都會動容。 不錯,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不幸遇上了癌,就像敲響了第一道喪鐘。不論是自己面對還是和動物一起去面對,過程都是大同小異,需要很大的勇氣。近日好友的狗狗遇上了末期的肺癌,由於之前病徵不明顯,只不過是一兩聲咳,飲食也正常,所以消息一來打擊就如晴天霹靂。當冷靜下來,就要去多看一兩個專科求證診斷。然後尋求可能的治療方案。但處理動物的病和處理自己的卻很不同,人可以自主,做甚麼的醫療程序都好,後果自己承擔。但動物就把一切都交託在我們手中,包括生死,令我們的決定萬般為難。做不做化療?動不動手術?除了考慮成功率,還要考慮在治療過程中動物所受的痛苦,當然我們沒有辦法知道牠們的意願,就唯有信醫生的意見,再用「愛和理性」做決定。 如果任何傳統治療都不在考慮之列,不放棄的話就會嘗試自然療法,中藥也好,食療也好,總要相信奇蹟的出現。 但奇蹟不出現又如何?癌是很折騰的。作為主人又如何為牠們作選擇?有人說當狗狗拒絕飲食就要讓牠們離開,也有人說當狗狗不再擺尾,神智不清,不再認得主人時就應該放手。我說,其實是沒有準則的。只有相信自己對動物的愛,也相信自己的理性吧,決定了,就無怨無悔。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管理著全港最繁忙的動物醫院,每日見證著充滿喜怒哀樂的動物故事,半生緣繫動物,來生最想做一隻每天都睡二十小時的家貓!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8日 now新聞 醫者食素心

選擇吃素的人不外乎出於幾個理由:宗教理由、健康理由、動保理由。 我沒有做過調查,不知道那些理由佔多,但直覺以為基於動保理由的佔最少。基於健康理由應該佔最多。 不能否認,素食慢慢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即使在食肉天堂的香港,提供素食的食肆越來越多,也越時尚,中、西、日式、自助餐也有。而大部份都會在「素食」前面加上「健康」兩個字,這證明我的想法應該沒錯。但對於一些出於保護動物出發而選擇吃素的人當然覺得不以為然。 如果素食不一定是那麼健康又如何?又如果能夠證明食肉和食素同樣健康甚至更健康又如何?難道出於健康的理由就可以傷害他者的生命? 幾年前認識了一個怪人-Dr Irene Lo盧麗愛醫生,一個全素、吃整全食物及、吃生(Whole food and raw vegan)的倡議者。她對食物的態度是嚴謹復嚴肅!病是吃出來的,精彩的人生也可以吃出來的。 她用專業醫生的身份,用自己的身體,將素食演繹成科學的、實用的、無懈可擊的飲食指南,令人可以吃出最健康的身體,吃得龍精虎猛。不難想像,盧醫生必定有很多粉絲,因為一說到健康,香港人都會眼裡放光。記得有一次去聽盧醫生的講座,聽眾的問題此起彼落,把醫生當成生神仙一樣,把自己身體大大小小的毛病如數家珍的和盤托出,希望醫生的「食療秘方」能醫百病。我這個愛搶道德高地的偽善動物膠當然不是味兒,暗裡嘀咕,認為如此吃素也太功利主義吧!不吃肉是因為不忍吃動物,吃不下動物是基於人的惻隱。健康我不放在眼內。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Irene二十年前決定素食,也完全是因為動物,她曾目睹屠場內動物被處理的過程:「看見動物們的生之苦、死之痛,憐憫之心實在非言語或筆墨可形容⋯⋯從此覺得肉食難以嚥下,決心不再食肉。」 但盧醫生沒有我們動保人固執的包袱,也不像我自以為是的離地。 她要推動素食,就要用最有效、最打動人心、刺中要害的策略。就是那份對動物的愛及對生命的尊重,推動她要成為一個素食的完美主義者。要證明人類的健康是絕對不需要用動物的生命來換取的。也要人在她身上看到素食的好處,破除一切對素食的偏見,心甘情願的乖乖去吃素。至於背後是否同時存在「不忍吃動物」的心?你管她那麼多!! 有數得計,一個吃肉的人每日要殺害多少動物的生命。盧醫生多年來從不同渠道宣揚她的素食哲學,改變了不知多少人的飲食習慣,拯救了的生命一定比我多! 如果香港有一半人追隨盧醫生的「健康素食」,香港很可能已是全球最動物友善的城市。 原諒我在專欄賣廣告,Dr Irene的新書「我醫我素」,你是不能不看的。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9800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4日 AM730 無痛屠宰?

澳門新的「動物保護法」有這樣的規定:在法定屠宰場宰殺動物時,如未經人道方式使動物昏厥,不得進行屠宰。為了要保證動物在死前沒有經歷不必要的痛苦,這算是人道的無痛屠宰吧。 不過,在執行上這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如何確定動物已昏迷?又如何令到動物可以無痛昏迷呢?劏雞劏魚又如何,如要持續不停的擊打才能令動物昏厥,不過是換了另一方式的虐待動物。 動物維權人士最喜歡引用的兩句說話,一是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看它怎麼對待動物。」另一是音樂人保羅•麥卡尼說:「如果屠房的外牆是用透明玻璃做的,大概每一個人都會變成素食者」。我尤其喜歡後者。 香港有兩個地方是很神秘的,一個是漁護署的狗房,沒有人會知道動物是如何被「人道毀滅的」。另一個是屠房,也是沒有人可以進入參觀的。以上水屠房為例,我們只能在外面不停聽見內裡幾千隻豬此起彼落的慘叫聲,卻永遠沒有辦法知道體形如此龐大的豬豬每日如何被擊暈、劏開、放血、切割…最後才化身成我們碟上美味的豬肉。而這些豬肉經過了廚師悉心的包裝與烹調,我們根本無法聯想起牠們生前在屠房的經歷。吃下一塊入口即溶的脆皮燒腩仔,誰還會關心動物被屠宰時的驚慌與痛楚。 但如果屠房就在餐廳旁邊呢?而且屠房是用透明玻璃建成的,你會一邊吃一邊看到那些因驚慌不肯步入屠房的豬,被棍打,被電擊,被迫繼續在斜路走入屠房。那震耳欲聾的尖叫聲,那有皮開肉爛的影像,肯定令人食不下咽。 或者,我們真的不用立什麼屠宰法,不如立法規定所有屠場都要用玻璃建成,向全世界如實公開屠宰的過程吧!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管理著全港最繁忙的動物醫院,每日見證著充滿喜怒哀樂的動物故事,半生緣繫動物,來生最想做一隻每天都睡二十小時的家貓!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1月1日 now新聞 城市空間霸權

一個叫「驅貓器」的中學生發明,獲得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舉辦「校園發明大賽」的中學組最實用校園發明獎,在網上引起了一段罵戰。有愛護動物人士強烈指責學生的發明無聊,不尊重生命,也傷害動物,也有人反擊說這是人道精神下最能維持和諧的平衡方法。當然,比起一些學校隨便向漁護署舉報然後捉貓去人道毀滅,驅貓器沒有對貓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脅,已經是很仁慈了。但其對年青人所灌輸的價值觀及世界觀,就很有商榷餘地。 小時候在屋村長大,我們總有一兩隻叫旺財的狗狗或小花的貓咪做我們的街坊。儘管並不是所有人都愛動物,昔日的香港人也不見得有什麼愛護動物意識,但我們對於貓狗存在於我們社區都不以為然,可有可無。雖然不會照顧牠們的生老病死,但也不介意給予牠們三餐溫飽,貓狗似乎一直是社區的一部份。 幾十年前香港有鼠患我們要滅鼠,但卻從來未聽過有貓患狗患。今日不時有議員提出要解決社區流浪動物的問題,我敢問:香港的流浪貓狗真的那麼多嗎?誰告訴你的?政府有做過調查嗎?不如來個目測吧,住市區的朋友你今日在街上見過幾多隻狗幾多隻貓?我相信大部份和我一樣:一隻都未見過!我們生活那一部份受到流浪動物的滋擾?貓狗如何肆虐?奇怪是現在香港政府卻很積極滅貓滅狗。(過去五年政府平均每年人道毀滅一萬隻社區動物)有議員以成功捕捉流浪動物作賣點邀功呃選票,如今有學校對「驅貓器」高度讚揚,認為是「最實用」,背後是什麼思維實在令人費解。最無辜的是連累了學生的發明受到非議。 今日的社區動物和當年的小花旺財沒有兩樣。不同的是我們對自己所佔用的空間越來越自覺與敏感。城市急促的發展與缺乏可持續性的規劃,令我們可以享用的城市空間越來越少,越在意去保護自己擁有那有限而昂貴的空間。而政府在發展的過程中早就將動物排除在外。 超市取代了士多,領展取代了街市,大型屋苑、公屋、居屋、豪宅、公園、商場,處處皆是動物禁足之地。我們不單將自己與動物區隔,也盡量和其他街坊或個體區隔,私人空間的意識是前所未有的強烈。幾乎所有住的地方都要有一個管理處,為的是確保我們的空間不被侵犯。我認識一些所謂「豪宅」的屋苑,有養狗的住戶竟然會舉報在屋苑出沒的流浪狗,這是精神分裂,還是生怕社區動物的存在會影響當區的樓價?這種城市空間的霸權也實在恐怖。 我不禁擔心,今日發明了驅貓器的一班年青人,長大後若置業安居,對於在他所住之處出沒的流浪動物,會包容還是會舉報?如果學校為他們成功驅趕貓隻而給予如此高規格的獎勵,我有權相信未來的香港貓狗將絕跡於社區,動物於社會就只剩下「寵物」一個角色,而不再是街坊、朋友。 在這場城市空間的爭奪戰,人類永遠是贏家。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9800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6年10月26日 AM730 驅貓人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舉辦「校園發明大賽」,當中的「驅貓器」獲中學組最實用校園發明獎。得獎者指其學校後山有不少流浪貓,經常誤闖校園,於是發明配有蜂鳴器的偵測機,當偵測到有貓靠近時,就會發出聲響,趕走貓隻。得獎作品獲學校批准放置於樓梯等位置。 學生有發明頭腦,又能將創意放進現實生活,學以致用,本來是可喜可賀的,但「驅貓器」卻引起了不少愛護動物朋友的非議,指責這是不尊重生命也傷害動物,反過來有人認為這是維持社區和諧的平衡方法,只是一眾「動物膠」神經過敏的小題大做。 公道一點,我不大相信驅貓器會對貓隻起甚麼實質的傷害,但問題焦點是,為甚麼這是「最實用校園發明獎」。所謂實用者,即是現實中有實際的需要,而這個驅貓器能擊倒一眾對手脫穎而出,討得校方的歡心,應該很能迎合到校方的需要,是為「最實用」也。 校園內真的沒有其他更實際的問題要解決嗎?幾隻花貓跑進了校園會造成甚麼問題?會為校方帶來甚麼煩惱?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香港有鼠患,經常聽到老鼠爬入屋內傷及小朋友的新聞。當時政府和市民都各自想出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去滅鼠、驅鼠。這個我還可以理解。但香港現在有貓患嗎?現在到了街貓肆虐的情況嗎?大家試問問自己每日在街上看到多少隻貓?我今日一隻都未見過! 我更不相信的是,那間學校的同學很害怕見到貓,還是他們已經接受了校方的既定思維,認為動物是沒有權利進入我們的空間。我認識的德望小學,校園內貓蹤處處,校長、教職員及學生不但歡迎貓,也幫手餵貓、照顧貓。 我想,如果由德望校長做評判,可能「引貓器」才會獲獎。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管理著全港最繁忙的動物醫院,每日見證著充滿喜怒哀樂的動物故事,半生緣繫動物,來生最想做一隻每天都睡二十小時的家貓!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