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2019年1月8日 走塑容易走肉難 NOW.COM

即使你不是什麼保育份子或環保先鋒,都應不多不少感受到城中一片「走塑」風潮,而且出乎意料地民間也頗為受落,算是順風順水的吹得頗為熾烈。 推動「走塑」的最大力量來自政府而不是民間。自十多年前政府分階段實施「膠袋徵費」開始,「走塑」的概念已慢慢深入民心,即使不接受的也知道「膠袋害地球」是什麼一回事。 我一直以為,「環保」始終是和人類自己切身利益很密切的議題,除非一個人自私到只照顧自己眼前二三十年光景,下一代你死你事,否則用少啲膠袋真係唔使死!況且用少一個膠袋變相多五毫,市民很快就接受了「走膠袋」並自備環保袋。 從上而下的走塑力量 近一兩年,「走塑運動」的戰線由膠袋走到去飲管及膠樽。 傳媒進一步披露了塑膠如何傷害了海洋。本來蔚藍的海洋放眼盡是塑膠垃圾,龜鯨豚一眾滿肚塑膠慘死的視頻雖未算很JUICY也很吸晴。而為了推動這「走塑運動」的第二波,近日政府再次助「環保」一臂之力在大氣電波賣廣告,鼓勵市民「走飲管」。 以貪方便的香港人來說,在沒有法例強逼下,飲野主動走飲管是頗為匪夷所思的,所以我一直都不看好。 但我又跌眼鏡了,大概半年前大型連鎖快餐店KFC率先試行飲品不附膠蓋,繼而不提供飲管,雖然引起零星的反彈,但似乎不及掌聲,KFC算是起了示範作用。 之後陸續很多咖啡室都「趕潮流」走飲管了!昨天我去麥記,才驚見這個全港(全球)全大型快餐連鎖店從今全線所有飲品「走飲管」!連大阿哥都出來吹雞,相信之後仿效者眾,如無意外,很快幾間大「字頭」集團快餐店都會用不同形式走塑! 消失的飲管 在短短不到一年間,「走塑運動」走得很前也走出成績,不禁令一眾搞「走肉運動」的動保人士(包括我自己)感到萬分汗顏! 塑膠如何傷害環境是鐵一般的真相,但屠宰業(肉食工業)如何傷害動物難道是秘密嗎?海洋一片塑膠海的畫面再震撼,相信也及不上豬牛羊被屠宰的血腥令人不安吧!你隨便上Youtube打關鍵字「屠宰場」搜尋一下,那些殘酷的視頻保證三級,不忍卒睹。但又為何打動不了政府及市民,用百份之一「走塑」的決心去「走肉」呢?! 如果你在素食的路上是起步的階段,應該經歷過很多很困惑很灰心的挫折。首先要找好食又健康又價錢合理的素食真不容易,而要在一般食肆點個沒有肉的菜式就最氣餒。 早餐去茶記,基本上是沒有選擇的,ABCD 餐都有火腿、午餐肉、肉絲或腸仔不同程度的參予。那個蕃茄湯底的通心粉的確吸引,但不是湯底有牛肉,就是配菜有肉碎。正如雪菜炸菜就一定膽拖肉絲。你問可以走肉嗎?保證你要碰一鼻子灰!我問過至少一百次,每次都是冷冷的一句:「無得走,早就煮好的! 你甘心的話當然可以點個乾炒牛河走牛或肉絲炒麵走肉絲,但切勿妄想他會為了加一條菜。 走飲管簡單,走肉很難! 算我是「小人之心」吧,保護環境說到底都是保護自己,直接受惠於走塑的是人類,而受惠於走肉的就只是動物。要放棄自己的權利去維護別人的權利,不划算。 Paul McCartney有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如果屠宰場有玻璃牆,每個人都將是素食主義者。」這說話大概說在十幾年前互聯網還未如此瘋狂的時候,如今被印證了是徹底的錯誤。在今日Youtube比玻璃更透明的年代,依然沒太多人介意食用牛的痛苦,大家最介意的還是牛的肉質吧!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33459&catCode=126&topicId=658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9年1月1日 年度風雲動物 NOW.COM

一年之盡頭,不同界別版塊都忙著做大事回顧。政治、財經、娛樂是必然的,至於動物,罕見有傳媒俾面為動物做個「小事回顧」。這話不差,對絕大部份人來說,動物的事是小事,有什麼好回顧?誰會關心? 事實上,動物每年發生的大事都不外如是,雖說動物可憐,長期被人類欺凌,但這種弱勢已是常態,再文明的社會也視為理所當然。 看看2018年年初,一個非法管有大量瀕危野生動物的養殖場被搗破。 可以在寓所內養殖數百隻幾十種海陸空珍禽異獸,可謂匪夷所思,被困養的受保護野生動物等同被虐待,法官亦怒斥這是慢性人道毀滅。 但擾攘近一年最後也不過是輕判場主160小時社會服務令和罰款3.5萬元。 而網上依然每日繼續有野生動物買賣,事過境未遷。 又如毀滅性颱風山竹襲港期間,不少人遺留狗隻在天台上,露台外,甚至在艇上,最後都沒有人涉嫌虐待動物被捕。下次又來十號風球,只會重覆停留在網上公審!   動物被欺凌已成常態   但我總是天真的,在政治氣候極昏暗的2018年,動物權益反而好像亮出了一點曙光。而我們要多謝的,是一隻家養的白色銀狐犬 – 小白。 要為2018年做動物大事回顧,四月是最重要的一個月。   如常,動物最為人關注的一定是最juicy 的虐待動物新聞,因為夠血腥夠殘酷夠煽情夠爆。而這種新聞好像年年都有,永不缺席。那隻被害得最慘的動物就成為了「年度風雲動物」,如2012年活活被踢死的貓咪miu miu,2013年被斬去後腳的小貓麗麗,2014年被火車輾死的未雪……,然而這些動物也不是白白犧牲,牠們用自己的生命或多或少影響了香港動物權益運動的推進。 到2018,背負這殘酷的使命的就是被人掉落街當場慘死的「小白」。 這則新聞之引起大眾「關心」,因為有豐富的情節及慘烈的畫面供網民去討論,給媒介去炒作。特別是小白命運的坎坷,曾經被人丟棄,又被人帶去四出兜售,後來懷疑被掉落海。但狗隻獲救後依法例被歸還狗主,這注定小白劫數難逃,最後被主人再掉落街。 事件引發了愛護動物朋友的強烈反彈,最不滿警方輕率放狗,是間接將小白送死。 這不單反映出警方處理動物案件時始終出現待遇差別,也題示出保護動物法例上的漏洞,往往受制於寵物是人的產物,擁有產權的寵物主人往往才是虐待動物大多數。   動物殘酷的使命   與此同時發生的是粉嶺華明村連環毒狗案,毒狗在香港可謂司空見慣,今次卻是首次殺入大型屋村,受害動物以雙位數計,害得村內狗主人心惶惶,警方也疲於奔命。 這個月份動物佔了傳媒的很大篇幅,還史無前例的去到城市論壇,堂堂正正的成為了一個具公共性的「公眾議題」。 未幾,警方宣布在22個警區正式成立「動物專隊」,由刑事偵緝科負責。從此每區都有一隊特定指派的CID 負責調查虐待動物案件。概念上已接近民間一直爭取的「動物警察」。只是一直未見動物專隊招募及訓練的細節,很難給人太大的信心。 但無論如何,這的而且確是一項制度上的轉變,亦即是一次結結實實的進步。說到底,只要能夠打擊虐待動物,我從不執著於「動物警察」一個虛名。 不過,警察只能執法,不能修法、立法。過時的法例可能才是最大的元兇!和「動物警察」一樣,「動物保護法」一直是我們最大最大的訴求。在這方面政府也不是鐵板一塊的不能撼動,在2018年年尾終於放風願意為動物福利重新立法。初步知道一定會為寵物飼養人引入「謹慎責任」,遺反\法例內列明的謹慎責任則屬遺法。 我設想,如果香港早有此法例,當初遺反了「謹慎責任」的小白主人就不能領回小白了,小白就會逃過一劫。   我們期望制度性的改變   這次為動物修法將會在2019年正式展開咨詢,也相信是香港動物的命運最關鍵的一年。 說小白是「年度風雲動物」,彌補不了動物失去的生命,但至少提醒我們,不要讓動物白白的犧牲。 每年行一小步,行十年都算行了一步,動物的權益總會慢慢抬頭。2018年,動物權益算是有一點吋進。到2020我們一起回首,希望看到多一點動物的微笑。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32637&catCode=126&topicId=658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18年12月28日 豬年行豬運? AM730

中國人是很講「意頭」的民族。對於一些諸事忌諱的人,來年豬年多少會令人忐忑不安。 上周做冬,爸爸突然跟我說:「大吉利是!出年豬年搞個非洲豬瘟出來!周圍都係死豬!中國人邊有運行?!」 其實這個豬瘟起初很多人都不以為然。香港更加是冷處理。今年8月,內地遼寧省瀋陽市一養殖戶之生豬發生了疑似疫情,47隻生豬發病,47隻死亡。很快被確認為非洲豬瘟。接下來有零星的地區也爆發了疫情。記得9月的時候我本來要到瀋陽跑一趟公幹,那邊的人輕描淡寫的說不如先等一下,待一個月後疫情減退後再上去吧。萬料不到這個豬瘟來勢洶洶,到11月已蔓延到十幾個省份!如今已殺到埋身了,鄰近香港的廣州也不能倖免!東南亞及很多歐洲國家已禁止中國大陸生豬與豬製品進口。朋友告訴我,台北機場堆滿了旅客入境時被查封的豬肉製品,奇怪的是香港政府依然「處變不驚」。 以這個走勢看,疫情只會愈演愈烈,不大可能在兩三個月內平息。如此,這個豬瘟就會和豬年碰個正著。這也真讓人尷尬!本來代表該年生肖的動物會被視為吉祥物,但染上了非洲豬瘟的豬隻死亡率是百分百,何來吉祥之有?也不見得有人會因為豬年的關係而特別「優待」豬隻,讓牠們死得風光一點。從互聯網看到了國內多處地方豬隻屍橫遍野的場面、在野外活埋豬群的畫面,都實在觸目驚心,看得人毛骨悚然。 豬年因為豬瘟無可避免要殺生無數,我反而希望(其實應該是妄想),這次是一次契機,叫大家都吃少一點豬肉。其實不吃豬,人類會有甚麼損失,應該是一點也沒有吧!我們可以吃的選擇還有很多很多。不如就在豬年開始,嘗試戒食豬肉吧!出於甚麼理由也好,不吃豬的得著肯定比失去的多!也算是豬年復始一次偉大的善舉!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18年12月21日 逃離鋼筋森林! AM730

上星期日,我機構舉辦了一個「人狗野外定向」的活動。甚麼是「野外定向」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而加入了狗的元素,並不代表狗狗真的會認真參與比賽而增加主人的勝算。事實上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參賽狗都不知就裡,只是開開心心的和主人跑了一天,一樂事也。 那天有六十幾隊參賽的人狗組合,有些是一家大細的幾人幾狗,有些人狗都是越野健將,最出乎我意料是很多小型犬,貴婦、松鼠、西施、芝娃娃,看上去都像是身嬌肉貴三步不出閨門的身世,應該都是志在參與吧!但看到參賽者們在起步點認真的拿著地圖指南針蓄勢待發,然後在終點前爭分奪秒的衝刺,那份全情投入,教我忽然有點感觸。 狗,是人類帶進這世界的動物。這個地球本來沒有狗,狗是人類將狼馴化家化社會化,再不斷因應自己喜好需要而繁殖出不同品種的一個物種。所以科學上我不太敢說狗本來是屬於大自然的,但最起碼我知道狗是貪玩的、好動的,愛跑的,百分百喜歡大自然的。我怎知道?你看狗狗在郊外玩到天昏地暗,在草地上滾來滾去,興奮地四圍嗅人家屁股結交新朋友……那份快樂是掩飾不了的。在那同一藍天下,人和狗狗一同分享那絢爛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主人和動物經驗了前所未有的親密。只可惜香港人是全地球最忙的一族,一年有多少機會和狗狗在樹林裡泥土上享受這最天然最真摯的快樂?還是連每日一次遛狗都要交託工人姐姐?! 那天看見很多參賽者們雖然論論盡盡的野外無定向,主人抱著狗狗氣來氣喘的,面上卻展現最滿足的笑容。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每年都辦這個人狗野外定向,讓人狗一家都可以逃離鋼筋森林!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18年12月14日 粉紅色的血腥 AM730

香港人真是豬豬的好隊友,上星期豬豬又被我們捧紅了! 2018年大陸爆發了非洲豬瘟,疫情持續了好一陣子,連周邊的城市都緊張起來。香港的漁護署有見及此,發揮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意識,上演了一幕殺豬演習!幾十名漁護署人員包括食衛局長陳肇始都有參與。但現場所見一點都不血腥,更沒有如臨大敵的氣氛,當你看到主角豬豬出場,簡直覺得搞笑又滑稽。你看那些「殺手」,穿起了一身防護裝束,密不透風,卻抱著一隻全身粉紅、圓圓胖胖的道具豬,可愛到殺死人,誰忍心下手殺死牠?!面對這三十隻人見人愛的粉紅豬團,真難為了陳局長忍得住笑,一臉肅穆的進行演習。 這演習有甚麼實質意義我不知道,但也倒是一次不錯的公關示範。想像如果是用活豬或是死豬,總之是真豬,那都是令人萬分不安的。如今只用幾百元買一隻粉紅豬豬,就粉飾了一場令人難堪的殺戮。反觀疫情嚴重的內地,他們卻是那麼的大丈夫敢作敢為,明刀明槍!網上流傳出很多豬瘟疫情有關的視頻,除了看到街上豬屍堆積如山的畫面,最震撼的是將豬豬活埋的片段:工人將一車一車的活豬像倒垃圾般倒進那預先挖好的大坑洞,只見大豬小豬像皮球般滾下去,過百隻豬論論盡盡的互相踐踏,有些很努力的往上爬,但很快又被推土機推落坑洞,豬豬又向上爬幾步,但黃土又迎面傾瀉下來,幾秒間幾百條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生命已被淹沒。連豬叫聲也聽不到!一了百了,眼不見為乾淨。 那麼,他朝香港以二氧化碳的方式結束粉紅豬豬的生命,是較文明,還是較虛偽?對於這些反正都要吃進肚裡的豬豬,一千種死法可能都是死不足惜吧。粉紅色背後,都一樣是血淋淋的。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12月11日 源頭減棄 NOW.COM

動物組織爭取了多年的保護動物法例改革,終於算是有點眉目。政府放風將於2019年修改多條保護動物的相關法例。然而,這會是動物權益的突破性進步,還是文明進程上的少少妥協?就視乎政府改革的決心了。 這次修例建議,政府依然堅持只在原有的法例,尤其是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上作修改,而不肯重新以「保護動物」作為立法精神,去建構一套整全的動物保護法。這一點的確是教人失望的。不過如果修例會為動物帶來好處,我們當然不介意「袋住先」。 無可否認,今次建議修例的重點是有突破性的進步。政府引入了「動物飼主」的「謹慎責任」(duty of care)的概念,即是所有飼養動的主人,都有責任謹慎照顧動物,違反則屬刑事罪行。而「謹慎責任」當然包括了禁止遺棄動物,以針對近年遺棄動物的社會歪風。 我經常說,在香港虐待動物的變態狂徒並不是「主流」。雖然偶有斬手斬腳踢死貓燒死狗的個案發生,但不能說是常態,這些個別犯案者只是變態。虐待動物最普遍的苦主反而是出自有主人的動物。 動物營養不良骨瘦如柴,重病不被帶往求診、動物長期被困籠困天台困露台、動物被放養街上被車撞倒、十號風球被留在艇上、一不喜歡就把動物遺棄⋯⋯!以上種種,大家認為是虐待動物嗎?可怕是,這些事每日每小時都不停在香港不同角落發生,我診所每日有無數動物病至半死才被帶來求診,然後要求將動物安樂死。每日新界區都有放養的動物遇交通意外。每年都有幾千隻動物被遺棄。這一切一切,都是香港今日的常態! 要針對這些不文明的常態,立法懲罰當然是必須的。政府亦有建議讓法院可以發出禁制令,禁止犯案者繼續飼養或接觸動物。但要成功執法,其實困難重重,最關鍵的地方是政府是否有決心嚴格執行「動物晶片制度」,及大幅提高飼養寵物的門檻,以減少一時衝動把動物看待為玩物的寵物主人。 我向漁護署強烈建議:要強制所有寵物主人不論犬貓,在飼養寵物前都必須先植入晶片,以確保有主人日後要承擔動物生老病死的所有責任。而要成為飼主,也必須先完成一個基本的課程,經過考核後證明飼主有能力及有知識去飼養動物。反過來,任何人或組織或商人,將動物售予一位未完成考核的人,亦屬違法。 如此一來,我們幾乎可以確保每一位飼主都明白什麼是「謹慎責任」,也即是在源頭趕走了一班根本不會遵從「謹慎責任」的寵物玩家。 而被篩選後留下來的,是一些有承擔的主人,將來亦不會輕易遺棄動物。 這些其實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或破格思維,很多西方國家早已實行了,而且門檻更高,執行更嚴格。 市民不可能輕率隨便就去支配一條生命。 當然我也很清楚,政府絕不會接受我的建議。因為如此嚴格規管寵物主人,最受打擊的當然是寵物業,可以相信會減少一半人飼養寵物。寵物店、繁殖商、獸醫診所⋯⋯統統都會受影響。為了平衡業界利益,政府當然會手下留情。但今時今日已跡近泛濫的寵物市場,法例上的少修少補真的可以保障動物得到善待?我其實是並不樂觀的。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30248&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12月7日 文明過冬 AM730

天文台預測今周氣溫會急降,呼籲市民要禦寒,其實所謂轉冷,也不過是十三、四度吧!但香港市民應該會如臨大敵,將衣櫃裡的寒衣都搬出來,或借機趁周末shopping,買甚麼大衣呢?今期流行甚麼? 某大傳媒圖文並茂報道這則「天氣預報」圖,竟然用上了一位美女穿上皮草,頭更圍了一圈動物皮毛。看圖解意,天氣冷了穿動物的皮毛最保暖!這也不多不少刺激了市民對「皮草」的消費意慾,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皮草廣告。 但香港真的會那麼凍嗎?香港甚麼時候會冷到一個地步你要穿皮草?我相信任何一個香港人在任何一個香港地方任何天氣都沒有必要穿皮草的。穿,純粹是出於個人喜好,為了貪靚?炫耀身份?我不大清楚,要問問皮草鐵粉如劉嘉玲吧! 那貪靚或炫耀都沒有錯的,更談不上不道德。但為了自己的個人喜好去傷害別人就是一個道德及文明的議題了。近年來很多一線的大品牌大設計師都相繼宣布為皮草產品劃上句號,不是他們和金錢和生意過不去,而是不想和動物的生命過不去,不想和文明過不去,更不想和自己的良心過不去。 今時今日,幾乎無人不知生產皮草的血腥過程,這「無知」的傳媒也真的太「粗心大意」了!天氣寒冷可以穿一件大褸,何苦要去宣傳皮草呢?如果真的有人看了報道一時衝動去買一些皮毛製品,那怕只是有毛領的外套也好,都是平白傷害了動物的生命,而且是毫無必要的!讀者也不要心存僥倖以為平價的毛皮一定是假,事實上絕大部分在市場上的皮毛製品都是「真毛都冇咁真」!在內地動物的生命賤如地底泥,要做仿製品成本更貴! 懇請傳媒高抬貴手,出稿前停一停,諗一諗,可能就救了不少生命,推動了香港的文明。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18年11月30日 道別很難 AM730

大部分人把貓狗看待成寵物,當動物離世,難過幾天就是過眼雲煙,那當然比起跌爛一部手機傷心。但又有不少人結結實實的把動物看待為自己的親人或伙伴,當牠們離世,也真的非同小可! 不知有多少人跟我有同感,有時動物伙伴的離世,可能比真正有血緣的親人離世造成更大的打擊,情緒更難平伏。這可能是現代城市人和親人愈來愈疏離,相處的時間太少吧。反而家中的動物日夕相對,有時甚至比自己的另一半更親密。牠們看著你吃飯,靠在你身邊工作,伏在你懷中陪你看電視,我家的貓貓連我去如廁的時間也不放過,要坐在大髀上和我共渡時艱。至於我的另一半,時時刻刻都跟貓貓們喁喁細語,我有權相信,貓咪們比我更了解她。 上周,我們最痛錫的貓婆婆藍藍病逝了。這隻貓最黏人,每日大部分時間都在我們的大髀上消磨。加上她身世可憐,是繁殖場遺棄下來的畸胎,左手比右手長兩吋,而且不能屈曲,走路時一拐一拐。 當日若不把她帶回家,牠應該在垃圾站結束了短暫的一生。所以我們對牠一直疼愛有加。兩歲時牠又感染貓瘟,病得半死,獸醫都叫我不要勉強了,這些一身滿載遺傳病的貓咪,餘生都是折騰,當時以為天意不能逆呀!誰料藍藍又堅強的撐了過去,死過翻生。自此藍藍就好像長不大的貓BB,一生人最肥的時候也不過三磅多,十幾歲的貓貓看上去還像一隻BB。由於抵抗力差,經常淚眼汪汪的,有心無意的贏取了我們無限的憐憫。 如此可憐兮兮陪伴了我們十幾年,留下回憶細碎,如今一想起會又笑又哭。 我家中前後有9隻貓,辦公室有6貓1狗。每次有動物離世都像大病一場!復元很難。今次藍藍的離開更是災難級的。我心想,要在這大概20年的光景裡失去16個親人……天呀!要何等堅強的人才能應付?!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8年11月27日 牠們都是天奴 NOW.COM

上星期,澳門廣泛報導了黑熊寶寶(BOBO)離世的消息。消息掀起了民眾紛紛哀悼,社交網絡爭先貼文「永遠懷念你」!一生坎坷的BOBO會覺得安慰還是死唔眼閉?! 世界豈有這樣偽善的事! 把人囚禁了三十五年,全民集體消費,BOBO到死的一天也未嚐過自由的滋味。 如今竟然大家紛紛撲出來說要感謝BOBO,帶給人民集體的溫暖回憶。這是貓哭老鼠假慈悲的極致! 貓哭老鼠 據說當年BOBO不知如何被人偷運到澳門,準備放上餐桌變身成什麼「紅燒熊掌」、「法式紅酒繪熊肉」之類的山珍野味,後來被市政廳職員發現並拯救了。詳情如何不得而知。 那麼澳門政府好歹也算救了BOBO一命,免了牠被人吃進肚裡的悲慘命運。 BOBO 後來被安置在二龍喉公園也算是有瓦遮頭有水有糧,符合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吧!BOBO理應感激也來不及。 然而,我倒不敢肯定,如果BOBO真的可以選擇,牠會寧願在廚房裡一死了之還是被關進公園內渡日如年的被折磨三十五年。 這三十五年,BOBO的腳掌接觸不到泥土,堅硬的熊瓜要和石屎比拼。放眼極望不是原野,而是城市裡的一個小公園。 沒有森林的黑熊,和沒有天空的飛鳥,沒有海洋的鯨魚,大抵是差不多的悲傷吧。 BOBO沒有伴侶,沒有朋友,一生從未遇過一個同類。 幾十年來見盡了不同的人類,有否一刻以為自己都是人,但又何解他們可以自由自在,自己卻每天看著同一小片灰藍色的天空。面對那些照顧牠起居飲食的朋友,牠都不肯定應要看待成恩人還是仇人。 在二龍喉公園內渡過了三十五年的黑熊BOBO 是恩還是仇 而澳門民署更稱,為了延續歷史的印記,保留市民的集體回憶,甚或是懷念BOBO「傳奇」的一生,正考慮將BOBO遺體制成標本,讓BOBO的精神長存。所以BOBO離世時以為可以就此解脫也許是想得太美了,生前死後,牠都要為服務市民而「存在」。 BOBO很容易就教人想起昔日香港荔園的大象天奴, 無獨有偶,天奴和寶寶都是「享」年35歲,大家同樣要在城市裡經歷三十五年的煎熬,被關在幾百平方呎的監獄。不同是香港人沒有給一隻「大眾寵物」起一個虛偽的洋名,而是直呼為「天奴」! 黑熊或大象或獅子老虎猩猩或海洋公園裡的海豚,都不過是上天派來娛樂我們的奴隸! 我們要你雙腳站立,可以叫要滾地葫蘆,要你跪地求吃,喜歡見你雙手拍掌,頂波跳圈扮小丑! 所以也無謂假猩猩作態。 寶寶、貝貝、盈盈、樂樂……統統都是天奴! 香港荔園的大象天奴 牠們都是天奴 當然,為關在動物園裡的動物起一個別緻生動的名字,會大大減輕我們的罪惡感。 不是嗎?我們口裡嚷著BOBO⋯BOBO⋯,眼裡看見的黑熊也變得活潑可愛,一點都不可憐。 「寶寶,食MUM MUM啦!」然後拋給牠一片水果,覺得自己也蠻有愛心的! 當年的天奴死後索性被運去將軍澳垃圾堆填區埋葬。 很悲涼嗎?倒不一定。比起BOBO要被製成標本繼續獻世,天奴才可能算是終極解脫!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s://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32871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