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EbyNPV 動物權益教育 – 文章
【土地發展犧牲動物】協助者 — 動物機構
【土地發展犧牲動物】協助者 — 動物機構現時新界東北發展分階段展開,政府提出與7間伙伴動物機構合作,建議市民自行聯絡伙伴動物機構收容動物,亦提供優惠租金及基本建設費予伙伴動物機構設立收容所作安置受影響的動物。同時,民間動物組織亦為該區動物進行絕育計劃及舉辦領養活動。單靠著伙伴動物機構與民間動物組織 , 是否可以解決發展區內動物安置問題? 7間伙伴動物機構一直接收市民大眾遺棄的動物,但受到疫情及移民潮雙重夾擊,棄養數字急升,各間伙伴動物機構收容壓力大增。如此形勢下,他們現有的收容設施不足以安置受發展影響的狗隻。 此外,其中2間伙伴動物機構獲批空置政府用地建設收容中心,預計收容到200多隻動物。其中一間機構的收容中心在上年12月落成,收容80隻動物,而另一間機構的收容中心尚未落成。收地工作早已展開,收容中心並未能配合發展進度,安置受影響動物。民間動物組織亦到該區進行絕育計劃及為遺留動物安排領養,盡能力為受影響的動物作安排。在有限資源下,民間動物組織要花上大量時間及人力物力去與各方協調及規劃絕育工作。另一方面,發展分階段展開,收地透明度不足,令到民間動物組織的工作難上加難。 動物是社區的一份子, 偏偏沒有話語權, 而在城市發展時, 甚至被剔出規劃之中。東北約4000隻的社區動物, 安置是一個大問題。政府作為規劃的領頭人,把重責轉介至伙伴動物機構,甚至民間組織身上。面對龐大的動物數量、資源的短缺,各動物機構所能做的協作,只是杯水車薪。 東北地區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希望政府可以重新審視規劃, 讓區內的動物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AREbyNPV #NPVHK #ARE #發展 #動物安置 資料來源:新界東北月尾收地 2動物機構獲批地作領養中心 能容納200隻動物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495569…政府空置用地變動物拯救中心 阿棍屋創辦人:得來不易https://bit.ly/3BI28Wg【是動物。也是政治】——東北發展下的4000隻貓狗https://bit.ly/3S3MA4C移民潮下棄養增半 義工變調解員勸三思:唔想畀主人覺得咁容易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10899…移民潮夾疫情下棄養貓狗急升 動物權益組織指近日每日10宗https://hk.on.cc/…/bkn-20220725142810123-0725_00822_001…
Read More【土地發展犧牲動物】規劃者 — 政府
【土地發展犧牲動物】規劃者 — 政府香港地少人多,土地供應是市民恆久關心的社會議題。政府一直以不同方式去增加土地供應,滿足市民需求。發展新界東北是政府重要的開發土地計劃。政府規劃新界東北發展多年,但未有考慮發展區入動物如何安置。城市發展時,是否犧牲動物生存空間滿足人類需要? 從規劃到工程展開經歷二十一年,政府從未統計發展區內生活的動物數量,作出安置計劃或其他安排。根據民間機構於2017-2018年間,在新界東北進行動物統計, 以平均每戶有多於兩隻貓狗,估算因發展受牽連的家養動物(貓狗)遠超過4000隻,數字並未包括社區流浪動物。當區內居民及商戶因發展陸續搬出,留下來的動物如何是好?在2019年, 政府提出與伙伴動物機構合作安置區內動物。動物似乎仍有一線生機,這個話題我們會下一話再深入討論。 資料來源:新界東北規劃及工程研究背景:https://www.ktnfln-ndas.gov.hk/tc/2-1-about_project.php新界東北發展時序表:https://bit.ly/3BEysJC民間機構動物統計:https://www.facebook.com/NENTAnimalRangers/about #AREbyNPV #NPVHK #ARE #發展 #動物生存
Read More【珍禽異獸的動物福利】
【珍禽異獸的動物福利】昨日,與大家討論了在香港飼養珍禽異獸的現況及香港醫療配套,發現了不少問題。今日,與大家以動物福利的角度出發,探討是否真的需要飼養珍禽異獸? 動物福利以「五大自由」去評估動物享有基本身心健康的原則,「五大自由」分別是免於飢渴的自由、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免於痛苦或傷病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及免於恐懼不安的自由。總括而言,希望主人為珍禽異獸提供合適生活環境、食物及醫療支援免受傷害和疾病折磨滿足「五大自由」。 販售商未必充分了解手上珍禽異獸,向買家提供正確的飼養資訊,因而未能提供合適的環境及食物給他們。有見及此,漁護署網上有為珍禽異獸如龜(烏龜)、蜥蜴(鬆獅蜥)提供飼養指引,讓主人知道他們的習性、合適的環境及食物及如何互動,有助提升常見他們生活質素,減少因誤解環境及習性造成健康問題。 雖然漁護署為提供飼養指引,但龜及蜥蜴自身有細分品種,有著生活空間、習性及食物上差異,例如水龜與陸龜,已經有生活環境上不同,甚至陸龜自身也細分種類有食物上的區別,沙漠、海島及林森型陸龜是草食性,雨林型陸龜是雜食性。不同的品種蜥蜴都以蟲為食物,但某些品種蜥蜴可以進食水果或果泥。當主人長期錯餵下,龜及蜥蜴會患上結石、肝、腎衰竭情況。獸醫亦指人工飼養下的爬蟲動物通常都會出現「卡蛋」問題,危及他們的生命。 以香港獸醫現況,難以滿足香港的珍禽異獸,政府數字表示香港184間獸醫診所中有96-98% (177 – 180間) 提供貓狗獸醫服務,只有 27% (50間)為爬蟲類及18% (33間) 為雀鳥提供服務。相比之下,難以確保免於他們痛苦或傷病的自由。以動物福利來說,雖然漁護署提供飼養指引,讓主人更了解珍禽異獸,提升生活質素,改善了他們的福利,但有部分品種依然難去滿足其需要。在獸醫服務上,香港獸醫診所數量不足以支援珍禽異獸醫療需要。在珍禽異獸的福利難以確保下,是否真的需要飼養珍禽異獸? 資料來源:漁護署: 悉心照料你的寵物https://www.pets.gov.hk/…/pro…/before_getting_a_pet.html香港獸醫服務概況https://bit.ly/3ADn6DV相關獸醫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a.102450967…/481955310034407/https://www.facebook.com/…/a.102450967…/473704354192836/bit.ly/3wMc2TJ #珍禽異獸 #AREbyNPV #NPVHK #ARE #animalright #動物權益
Read More【珍禽異獸在香港】
【珍禽異獸在香港】不少市民都飼養雀鳥、兔、蜥蝪等作寵物,在2015-2019年間,最少有120萬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管的珍禽異獸進口作寵物貿易,其中龜為最常被販賣的動物,可見飼養珍禽異獸在香港成為大趨勢。 主人在購入珍禽異獸時,只需要數十至數百元。雖然購買成本較低,但設立合適的居所的成本往往比購買成本高。珍禽異獸每一種品種的習性、飲食、性情都不一樣。寵物店的店員未必有足夠的知識,向購買者提供合適的飼養資料。而且有些大型、性情凶猛、難以駕馭、有毒等物種亦被當作寵物飼養,例如鱷龜這類成長快、具攻擊性、需要較大的生活空間及特別照顧。當寵物偏離主人的預計,棄養之事比比皆是。有收容兩棲及爬蟲動物機構指,除了移民外,生病、體型問題、行為問題,甚至家中有新成員出世、生肖不夾等原都是棄養原因。 在醫療方面,香港184間獸醫中,有50%獸醫診所為兔子和倉鼠提供服務,但只有27%為爬蟲類及18%為雀鳥提供服務。獸醫的數量難以負擔香港龐大的珍禽異獸數量。而當寵物患病,不少主人害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就在網上資料進行治療,錯過醫治時機。 先前亦和大家討論過在龐大珍禽異獸寵物貿易下,令走私和私人繁殖出現,令動物受苦。在現時情況下,如何確保在香港生活珍禽異獸的福利,甚至其權益呢? 在香港飼養珍禽異獸時,主人和販賣商欠缺足夠的了解,無法妥善照顧珍禽異獸日常起居。只因一時潮流或相宜成本,衝動飼養珍禽異獸,發現與理想情況有出入,便隨意遺棄他們,是否正在迫害他們呢? 資料來源:ADM Capital Foundation 野生、受威脅、人工飼養: 香港的隱形寵物https://bit.ly/3cyHkXp【移民潮】棄龜個案急升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幹事:10元巴西龜也是生命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146684/?r=mcsdfb…【移民棄養】龜遭棄養成移民潮下犧牲者 亂放水池沒糧食受感染變催命符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926509…香港獸醫服務概況https://bit.ly/3ADn6DV #珍禽異獸 #AREbyNPV #NPVHK #ARE #animalright #動物權益
Read More【各地撞倒動物司機責任大不同?】
【各地撞倒動物司機責任大不同?】在《2021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下,貓狗納入了條例「動物」的定義中,撞倒貓狗後司機必須停車報警。意外發生後沒有停車,可罰10,000元及監禁十二個月,如沒有在二十四小時内報警,可罰25,000元及監禁六個月。世界各地在馬路上撞倒動物的條例是否一樣? 司機的個人責任又是如何呢? 在台灣撞倒動物後,司機有義務停留在肇事現場,向警方報告,留下個人資料,如自行離開,罰款1,000至3,000元台幣(約港幣260元至779元)並取消駕照1至3個月。動保處亦可循《動物保護法》起訴司機,根據「故意」還是「過失」撞死動物再進行處罰。「故意撞死動物」可罰20萬元至200萬元台幣(約港幣51918元至519176元)及2年以下有期徒刑。「過失撞死動物」,可罰款1.5萬至7.5萬元台幣(約港幣3894元至19469元)。動保處向民眾呼籲撞倒動物時可以撥打專線,辦公時間動保處會派人前去現場了解情況,晚上則由合作的動物醫院協助處理。 在英國,撞倒馬、牛、驢、騾、綿羊、豬、山羊或狗,司機必須停車,等待警察、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或動物飼養人到場。向警方報案後,司機法律責任已完成。如果司機未有停車,會被罰款最高英磅5,000元(約港幣46388元)。在法例以外的動物,英國政府及坊間建議司機停車檢查涉事動物。如司機撞倒貓,建議司機停車檢查是否有頸圈,亦可以通知RSPCA或獸醫掃晶片盡能力追蹤主人。撞倒鹿時,英國政府建議司機停車報警,警方會通知專家照顧受傷鹿隻。 香港比較台灣及英國,司機的法律責任是一致的,撞倒動物後都需要停車報警,離開便會犯法,但台灣因《動物保護法》司機有機會負上更大的法律責任。除法例以外,在司機個人責任方面,台灣及英國有較多事後支援提供給予司機,司機可以自行帶動物去獸醫進行醫治,亦可聯絡當地動物組織或政府部門提供協助。 香港政府是否亦可參考以上各地的措施? 例如多加宣傳教育司機於意外後如何協助涉事動物、在警方處理涉及動物的交通意外時向事主提供附近獸醫名單等,以幫助受傷動物能盡快獲得治療。 參考資料:撞到貓狗別開溜!務必報案 台灣雲林案件惹議 香港也將修法規定https://animal-friendly.co/pet/27149/Law on what you should do if you run over a cat or a doghttps://www.liverpoolecho.co.uk/…/law-what-you-should…What to do if you hit an animal on the roadhttps://www.confused.com/car…/guides/animals-on-the-roadIncreased risk of deer collisions as clocks go backhttps://www.gov.uk/…/increased-risk-of-deer-collisions…
Read More【修訂條例的缺口】
【修訂條例應擴展至野生動物?】日前,與大家討論過《2021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生效,將原本條例中的動物定義新增了貓狗,撞倒他們後必須停車報警。政府修法旨在讓受傷的貓狗更快獲得照顧,並促使司機提高警覺,多留意道路上的動物,減少這類意外發生。我們居住的香港,野生動物都是我們的一份子,是否應該將他們納入法例內或以其他方法提醒駕駛人士注意呢? 香港城郊邊界模糊,「路殺」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少野生動物都慘死在車輪下。常見的野生動物如馬騮,他們出沒的地點大多鄰近公路,險象環生,不時傳出馬騮被車撞死的消息。近年亦開始有果子狸、赤麂及豪豬被車撞或被車死的記錄。 城市規劃及道路建設底下,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生活及活動區域重疊,野生動物被迫遊走社區邊緣及公路,大大提高了野生動物遇上交通意外的機會。現時,運輸署有設立「前面有馬匹」及「前面有牛隻」的警告標誌,同樣的設施是否亦可以應用在野生動物身上,在他們出沒地點豎立警告牌以提醒駕駛人士? 參考資料:司徒拔道果子狸疑遭車撞慘死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4303赤麂誤闖馬路捱車撞傷吐血 受驚狂逃時卡欄杆 由消防救出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581542發出警告的交通標誌https://www.td.gov.hk/…/signs_giving_warning_/index.html
Read More【修訂條例的缺口】
【修訂條例的缺口】在去年11月7 日《2021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生效,撞倒流浪或有人畜養的貓或狗都必須停車報警。修訂法例生效至今, 司機反應如何? 修訂條例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保護貓狗? 近月發生的撞倒貓狗的交通意外中,有部分司機依然不顧而去。在8月2日,私家車司機在元朗洪水橋撞倒狗隻後,沒有停車報警。在7月7 日,私家車司機在元朗撞倒家貓後,司機不顧而去,最後由主人報警。唯一有報警的個案是在7月13日,的士司機在鑽石山富山邨對開撞倒流浪狗,在與在場人士理論下,報警自己撞倒流浪狗,警方到場落口供後,將司機放行。由此可見,部分司機並無留意修訂法例生效後撞倒貓狗後需要報警。 在元朗洪水橋撞倒狗隻意外後,涉嫌「不小心駕駛」、「在意外發生後沒有停車」及「在意外發生後沒有報案」等三罪,拘捕一名司機。在元朗撞倒貓隻5日後,拘捕當日司機。雖然警方迅速執法,但仍然難阻司機逃去。有律師指出違反修訂條例只罰款及判監,阻嚇力不足,提議可加入停牌作罰則以防司機不顧而去。 除此之外,司機在報警後,司機的「法律責任」已經完成,動物後續處理不用由司機負責。如打算自行帶涉事動物去私家獸醫診所或涉事動物已被帶走,亦只需要在現場與警方商討,無硬性規定。 修法原意是「讓受傷的貓隻和狗隻能更快獲得照顧,並促使司機提高警覺,多留意道路上的動物,以期減少這類意外。」,但修例下不少司機依然不顧而去,警方雖迅速執法,但條例罰則欠阻嚇下,仍難阻司機逃去。現時司機法律責任只在報警,後續處理不在司機責任內,難達至預期成效。希望政府加強宣傳,適時再修法,填補缺口。 參考資料:《2021 年道路交通 (修訂 )條例草案 )》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https://www.legco.gov.hk/…/bills/brief/b202102193_brf.pdf私家車洪水橋撞死狗無停車 司機涉不小心駕駛等三罪被捕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1649元朗家貓慘遭私家車撞斃 全城緝兇疑尋獲涉案車 警拘43歲男司機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1164富山邨的士意外撞死流浪狗 司機親身說法:撞到狗已停車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1807 #道路交通修訂條例 #撞倒貓狗 #AREbyNPV #NPVHK #ARE
Read More【兩地海豚,命運大不同】
【兩地海豚,命運大不同】近期熱爆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讓韓國民眾關注韓國水族館內鯨豚的處境。在熱潮下,韓國政府宣佈將釋放全國共 21 條海豚重回大海。反觀香港,海洋公園雖然停止了海洋劇場,但依然進行海豚餵飼示範、「豚聚一刻」、「海洋哺乳動物學堂」等以海豚為賣點的活動,令海豚重獲自由遙遙無期。 韓劇主角在劇集中,跑到海豚展示體驗場示威,表示「停止展示海豚,將它們放回大海」、「海豚的家不是水族館,而是廣闊的大海」。劇集播出後,引起民眾對鯨豚議題的關注。有見及此,韓國政府宣佈將釋放全國共 21 條鯨豚重回大海。預計在2023下半年先將 2 條白鯨送往海域較為冰冷的加拿大海洋休息區,其餘19條鯨豚再與水族館商討釋放,相同亦研究在韓國國內建立「寬吻海豚海上庇護所」安置部分海豚。 除了韓國,香港亦有主題樂園圈養海豚。早前,海洋公園雖然暫停了海洋劇場,但海豚表演只是以第二種方式存在,變成以近距離與海豚接觸,觀察海豚日常生活作招徠。在園內的海豚依然要接持客人。在換湯不換藥情況下,無助改變海豚現況。 《歐盟動物園調查2011》指出在圈養環境下,海豚的死亡率比野外的高,死因通常是壓力症狀:如肺炎、敗血症等。2020年停辦海洋劇場後,園內正正有一條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因敗血症死亡。可見單純停辦海洋劇場,對園內海豚亳無幫助。 在圈養環境下,海豚受盡折磨,還要被海洋公園用作「生招牌」去吸引顧客。從水族館圈養環境中, 是否可以真正了解海豚呢? 當圈養令海豚受壓, 又是否達到保育的意義?而我們何時才能「Empty The Tanks」令海豚回復自由呢? #EmptyTheTanks #AREbyNPV #NPVHK #ARE
Read More【放生變放死】
【放生變放死】在香港,每逄宗教節日或祈福活動,有一些信眾以放生動物的方法,希望借此積福求平安,但有沒有想過所謂做好心,其實正在令到動物受苦,又影響到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及資源。政府又有沒有法例去規管放生行為呢? 每逄宗教節日或祈福活動,有不少宗教團體舉辦放生活動,表面上是在解救動物,但實際上是在殘酷對待被放生的動物及本地物種。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指出,善信將動物放生到完全不合適的棲息地中,例如淡水龜放到海中。被放生的動物有可能帶有疾病,再帶到本土動物上。另外,有一些放生動物會威脅到本地物種的生存,例如沙巴龍躉,他們食量大,會吃掉本土其他物種,而且生長速度異常快,死亡率低,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政府又有何辦法去規管放生行為? 在4月26日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提問現時有否法例規管放生動物活動,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回答,現行法例並無禁止放生活動,亦不鼓勵市民自行放生動物,如涉及殘酷對待動物,即屬違法。實情在2018至2022年,共10宗放生活動的投訴,漁護署到現場視察並無發現。政府只在教育上著手,教導放生活動的壞處,呼籲以其他活動如植樹、捐贈等代替放生。 既然放生活動百害而無一利,政府可考慮以法例規管放生行為,定立罰則,以增加阻嚇力。在現行框架下,是否可以加強執法,打擊放生活動。宗教團體方面,應響應政府呼籲以其他活動代替放生,真正做到行善積德、保護動物。 #放生 #AREbyNPV #NPVHK #ARE #animalright #動物權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