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媒體報導
【專欄文章】 2021年9月1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利之所在,惡之根本 AM730
大概二十多年前,那時候我上深圳逛羅湖商業城,附近的一條行人天橋,有販商擺賣純種貓狗,一排排的膠籠層疊層少說也有四五十隻,何其壯觀。不少港人幾百元買一隻貴婦或松鼠,放在膠袋就蒙混過關。 後來這種明目張膽的非法勾當慢慢消失了。但自內地走私到香港的寵物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十多年前一次和漁護署會面,一位高級獸醫官跟我說,內地走私純種種物來港轉售存在很大衛生風險(瘋狗症的傳播),但由於市場需求大,要堵截這種情況,除非加強本地市場競爭力。 我當然不可能認同動物是一件商品,但現實歸現實,只要市民對純種貓狗有殷切需求,動物就必然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被繁殖、買賣、轉售……而圖利。過程中商人只會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利潤,因此私人繁殖就應運而生。但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純種動物依然是中國大陸。上兩星期,警方聯同海關破獲大批走私動物,當中檢獲12隻活狗、3隻狗屍、2隻貓屍,及後又在相關寵物店檢獲22隻活狗26隻活貓。這些動物,都是從內地運到香港再轉售,即使當中有死有傷,犯案者也在所不惜,證明依然有利可圖,也反映內地貓狗是何等賤價,本地私人繁殖也未必是競爭對手。 其實在全中國各地都有純種幼犬幼貓工廠,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佛山大瀝寵物市場,大量批發動物到不同市場轉售,而場內幾乎沒有任何疾病預防和控制措施。動物的生死就和買家一起在賭運氣。香港人呀,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罪惡的根源,但你們可以不參與罪惡。請停止買賣動物!飼養動物的唯一渠道:領養!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2021年11月15日 NPV「十二夜2」慈善電影分享會
台灣社區動物的紀錄片 相信睇過第一集嘅大家,見到流浪狗狗被關喺公立收容所內12天嘅情況,都會感到好沉重,仲喊濕幾包紙巾😢😢😢 《十二夜2》第二集內容不再是等待死亡。內容主要圍繞「絶育」、「收容」及「生命教育」三大主題。電影講述返當台灣推岀「零撲殺政策」後,社會內流浪狗狗嘅情況,並從各國各地、社會上不同角落,探討社區流浪動物問題嘅源頭。 NPV《十二夜2》慈善分享會 日期:2021年11月27日(星期六) 時間:A場:10:40am / B場:11:00am *兩場電影播映後均有嘉賓分享 地點:Premiere Elements – 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圓方商場火區2樓2130號鋪 價錢: (1) 換票証價錢 $120 – 包括1張換票証 (2) 套票價錢 $180 – 包括1張換票証及1件「社區和諧T恤」 社區和諧T恤 1張套票會包括1 件社區和諧T恤, 於分享會當天領取。 商品尺寸 XS S M L XL 後肩衣長 63.5 65.5 68.5 71.5 74.5 肩寬 49.5 51 52.5 54 56 身寬 49.5 52.5 55.5 58.5 62.5 連肩袖長 50 51 […]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9月10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身教 AM730
我父母並沒受過正統教育,不知道原來教育下一代有百般學問,幾十年前社會也沒有提供甚麼如何教育子女健康成長之類的渠道,父母們都是土法煉鋼,各施各法。而我六兄弟姊妹,長大成人後個個頂天立地,就算沒重大貢獻也沒負累社會。我爸媽也從沒給我們說甚麼做人大道理,只會身教! 小時候媽媽經常要我落街買油鹽醬醋,有一次我偷懶問鄰居借,給媽媽知道了就打了一頓。媽媽說自己要負責自己的事,不要麻煩任何人。我也試過因為問同學借擦膠而給媽媽大罵。別人送禮給媽媽,她就還雙倍禮。感謝我媽,我這一生人從未問過任何人借過一分一毫。自中學開始,就學懂要自己賺錢養自己。 上星期在我診所門外發生了一宗遺棄貓隻事件。在我從事動物醫療這15年內,發生過的遺棄動物個案多不勝數,連金魚也有人遺棄在我診所門外。但今次算是最令我憤怒痛心的一次。從我診所的閉路電視所見,當時是一對成年人帶著一名小朋友拿著一個密封紙皮箱在診所徘徊。常理推斷這應該是一家三口吧。我很好奇這對父母如何向小朋友交代今次的行動?如何開口說──「不如一齊將隻病貓遺棄」?還是說「一齊啦,多個人睇水」?「掉隻貓啫!沒甚麼大不了,掉完一齊去食消夜」?無論父母的說法有多動聽,這位小朋友已學懂了做人不需要尊重生命,也不需要有同理心!至於將來,小朋友會否以父母的「教誨」來同樣對待父母?那要看他自己造化了。 身教,永遠是最重要,而如此諷刺,在這個應該是很文明的年代,很多家長重視的,只是升學而不是教育。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9月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利之所在,惡之根本 AM730
大概二十多年前,那時候我上深圳逛羅湖商業城,附近的一條行人天橋,有販商擺賣純種貓狗,一排排的膠籠層疊層少說也有四五十隻,何其壯觀。不少港人幾百元買一隻貴婦或松鼠,放在膠袋就蒙混過關。 後來這種明目張膽的非法勾當慢慢消失了。但自內地走私到香港的寵物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十多年前一次和漁護署會面,一位高級獸醫官跟我說,內地走私純種種物來港轉售存在很大衛生風險(瘋狗症的傳播),但由於市場需求大,要堵截這種情況,除非加強本地市場競爭力。 我當然不可能認同動物是一件商品,但現實歸現實,只要市民對純種貓狗有殷切需求,動物就必然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被繁殖、買賣、轉售……而圖利。過程中商人只會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利潤,因此私人繁殖就應運而生。但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純種動物依然是中國大陸。上兩星期,警方聯同海關破獲大批走私動物,當中檢獲12隻活狗、3隻狗屍、2隻貓屍,及後又在相關寵物店檢獲22隻活狗26隻活貓。這些動物,都是從內地運到香港再轉售,即使當中有死有傷,犯案者也在所不惜,證明依然有利可圖,也反映內地貓狗是何等賤價,本地私人繁殖也未必是競爭對手。 其實在全中國各地都有純種幼犬幼貓工廠,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佛山大瀝寵物市場,大量批發動物到不同市場轉售,而場內幾乎沒有任何疾病預防和控制措施。動物的生死就和買家一起在賭運氣。香港人呀,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罪惡的根源,但你們可以不參與罪惡。請停止買賣動物!飼養動物的唯一渠道:領養!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9月3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物種歧視 AM730
上星期說到的鹽殺蝸牛事件,教人不得不反思,為何明明符合所有「虐待動物」的條件,卻竟會引來頗大的反彈,認為警方執法有問題。其中有人指出警方的執法標準不一致,時鬆時緊。以前很多動物義工都經歷過前線警員的冷待,不少懷疑虐待動物事件都被視為雜項等閒處置。 但反過來我們也可正面將之看待為時代的進步,警方對此次等罪行的敏感度大幅提升,這應該是鼓舞而非嗤之以鼻。 反而最令我困惑是背後的「物種歧視」。 香港儼然已算是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愛護動物城市」。今時今日每當有貓狗被虐殺,民間都會莫名憤慨!對變態狂徒恨之入骨。但如果換了是一隻流浪狗給漁護署捉狗隊活捉時所傷(這等事其實時有發生),那怕多血腥也沒太多人關注。在街市裡,經常有魚販售賣鮮魚時將活魚劏開幾截,而魚就一直在掙扎,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會爭論魚在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但就從來沒有人舉報魚販虐待動物。 再說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依然有不少人用不同方式殺死所謂坑渠老鼠,過程的殘忍程度亦不遜於鹽殺蝸牛,如果一天警方拘捕有人虐殺老鼠,民間的反應又會如何? 原來在大眾心目中,動物也有物種等級之分。位居寵物的純種貓狗當然是最可愛的,最不應該被虐待的!但其餘如流浪動物或食用動物則地位次之,即使受到傷害也無傷大雅,不用小題大做。至於被標籤為害獸的如蝸牛、老鼠、蛇……就更加是死不足惜了。這是血淋淋的物種歧視。 殘忍就是殘忍,虐待就是虐待!不管被害者是甚麼身份,也不能合理化自己不道德的行為。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8月2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虐待動物的迷思 AM730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同題目的文章。當時的論點大概是:在香港,當動物只是「商品」甚至「死物」,說白一點是「死不足惜」,社會又如何可以認真看待虐待動物呢?要去到多殘忍才可以觸動我們的神經,動物要多痛苦才算被虐待? 時至今日,香港虐待動物的情況有多改善?那的確是YES and NO,很難說準。我反而想認真檢視,動物在社會上的身份有否改變?依然不過是「商品」?是「死物」?還是開始被接受了是一個「生命」。 上星期發生一宗涉嫌虐待動物案件,也算承接著這個迷思,來一個小結。一男子以鹽殺蝸牛,警方以涉嫌虐待動物為由將其拘捕,男子獲准保釋候查。事件引來社會大眾頗大反彈,不少人認為警方「大費周章」「小題大做」。有說蝸牛老鼠是害獸,不應受到保護云云(即是死不足惜?)。但請重新檢視我們唯一保護動物的法例169章「防止殘害對待動物條例」:「動物包括任何哺乳動物……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不論屬野生或馴養。殘酷對待動物行為包括殘酷地打、踢、惡待、折磨、激怒或驚嚇動物,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進行以上行為,即屬犯法。」 這鹽殺蝸牛事件幾乎是「全中」了──蝸牛是無脊椎動物,法例涵蓋。以鹽殺蝸牛,令動物被折磨下死去,屬不必要的痛苦。鍋牛並未對事主做成實質滋擾,行為屬「不合理」,如依法理解,警方執法有何不可?如此再一次反映出,在完善法例或加強執法之同時,似乎建立一個社會對動物正確的價值觀至為關鍵。 (下期續)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8月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動物的「理想」是快樂 AM730
生而為人,總會有一些目標或理想,甚至使命。而人可貴之處,是會為了這些理想而去刻苦鍛煉,努力奮鬥。但在動物的世界,就沒有「理想」或「使命」這回事,牠們生存的大目標首為求生,不被滅絕,繼而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但人很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加諸動物,硬將自己的理想套在動物身上。例如帶寵物去參加狗展貓展,不過是自己的虛榮,貓狗得獎與否根本無動於衷。而往往為了滿足主人而被逼受訓,其實是一件苦差。 當然,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利用動物、訓練動物的,例如馬戲班、海洋館,其罪惡一早已被人揭穿,繼而在文明社會慢慢被取締。但有一些是存在於灰色地帶的,不容易讓人察覺當中的「偽友善」、「偽和諧」。 在電視上看到奧運的馬術項目,障礙賽和耐力賽我先不談。且看那盛裝舞步,太優雅了!那些參賽馬也太可愛了。評述員說那隻「馬仔」好「叻叻豬」呀!說成是人和動物的默契、和諧共處的最高境界!事實上,人在馬上,馬兒看不到主人明確的指令,但依然可以配合著主人的心意,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四肢,這份「心靈相通」,「人馬合一」也實在叫人嘆為觀止!我不懷疑參賽者對馬兒的愛,也相信馬兒對主人的信任。但想深一層,動物要經過多長時間多嚴格的訓練才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水平?其難道會比馬戲班低嗎?當中縱然沒有半點虐待的成分,但相信刻苦的訓練中馬兒付出的代價也不少。但最後所換來的「光榮」、「滿足」、「感動」、「成就」……其實都只屬於人類,而非動物所能理解的。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7月30日 動物緣: 麥志豪 香港的動物幸福嗎? AM730
近日香港快熱死人了,讓我有點感觸。 香港人很喜歡到泰國曼谷旅遊,我也是常客。那邊熱是當然的,三十七、八度是等閒,而今日的香港,也不相伯仲。 曼谷真是熱,走在街上很快會渾身濕透。而我每次去都會看到很多流浪狗,看上去牠們又好像還挺可以的。很多狗狗都會在店舖門外的簷篷下乘涼,旁邊都有一碗水。有些又會走進廟宇內,由於樓底極高,又不見得酷熱難當。僧侶們和狗狗又相處愉快。可能是泰國人有深厚的信仰?對動物普遍都是很友善的。我自己從沒有見過市民趕走避暑的狗狗。那個和諧的氛圍,有點幸福的感覺。 說回香港的熱,香港人其實不難面對,室內辦公的地方有冷氣,交通工具有冷氣,商場戲院食肆有冷氣,而且往往是十六、七度,你沒有一件外套恐怕會著涼。苦只是苦了街上的貓狗,很像活在地獄裡。香港人是很令人費解的,活在如此亞熱帶又喜歡養長毛大狗,竟又會有人綁牠們在天台露台。而香港人普遍都不歡迎流浪狗,動物在市區沒有自由的生存空間,一不留神就被城市人投訴然後被抓去人道毀滅。至於比市區更酷熱的鄉郊地方如元朗、上水、沙頭角、文錦渡……每日都徘徊在三十五度以上。狗狗出沒在地盤、車場、倉庫、魚排……牠們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大部分都是市民的工作犬,負責看守工作。而牠們絕大部分都是在烈日下乾煎。那股由石屎水泥反射到臉上的高溫,少說也有五十度。 我不禁想起泰國的狗狗,牠們不會比香港的更捱得熱吧,卻明顯比香港的幸福快樂。 動物緣 – 麥志豪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專欄文章】 2021年6月18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誰待你好? AM730
這不是一篇關於推動素食的文章。 我不過想說明人類(包括我)是何等偽善的生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