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媒體報導

2022年1月19日 回應倉鼠人道毀滅措施

回應倉鼠人道毀滅措施 齊心抗疫,尊重生命! 作為保護動物的組織,任何違反動物權益或福利的傷害動物行為,NPV都堅決反對。我們明白在疫情下會有很多不得已的非常手段,但我們相信人類的智慧與承擔是足以取得平衡,從而避免對動物不必要的傷害。 對於漁護署要將約2000隻倉鼠及細小動物,包括龍貓、天竺鼠及兔子等細小動物全數人道毀滅,我們感到遺撼與難過。在完全未有證據顯示倉鼠會將病毒傳播的情況下,我們促請政府可針對所有和「Little Boss」相關的人、動物和環境繼續跟進,而非一刀切將所有寵物店的倉鼠人道毀滅。 我們在此更呼籲全港市民,不要背棄你的動物子女。過去兩年,在疫情下我們和親人的關係都更密切,我們都學到了如何在困難裡互相守護,不離不棄。 願香港人在疫情下發揮最大的智慧與勇氣,顯露更大的人性光輝。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1月14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努力興建 AM730

每次驅車往香港機場,途經多條大橋,那些偉大而壯觀的建築,我總禁不住讚嘆:香港很美!有時乘坐港鐵,也不得不承認香港鐵路運輸的完善,比起世界很多不同地方的鐵路網,香港也敢說首屈一指。無可否認,香港的基建、硬件實在是世界前列的,也值得香港人驕傲。 香港人是愛香港的,所以大家都為香港努力興建,這點毋庸置疑。以我們做動物權益為例,雖不是直接令香港繁榮,但也是想將香港打造成一個更和諧更宜居的城市。這段日子,有一班年輕人近乎不眠不休的去守護野豬。自從政府推行了捕殺野豬的政策,我們知道這是不可以逆轉了。社會上也的確有不同陣營的論述,沒有一面倒的民意。爭取動物權益從來不是搞對抗,也從來不搞動物霸權。我也一直反對站在道德高地去說大道理。但我肯定有些價值是全香港人都堅信的──愛。 愛,沒有人會嫌多,沒有人敢反對。 所以,每當有野豬不慎誤闖市區,一班年輕人就放下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趕到現場,用盡所有方法軟硬兼施的誘導野豬回到山上,原因只有一個,希望無辜的生命可以避過一場殺身之禍。  當然有市民會不明白,這樣做值得嗎?這樣做有意義嗎?這樣做可以叫停政府殺豬嗎?這統統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如果這是唯一可以做的,那就盡力去做吧。 最後,可以救到的野豬數目應該比被殺的少,但這種無私的行為,卻為香港賺回很多的人情味,很多的愛。年輕人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證明人和動物是可以和平共存的。如果我們有世界第一的硬件,卻沒有愛………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1月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同一天空不同權 AM730

頭盔先戴為敬。以下文章可能引起不少人非議,罵我是動物膠上身在所難免。 以接種疫苗來應對新冠肺炎以及各種變種病毒,已是全球受影響城市的共識。也為大部分市民所接受或無奈接受。當然亦存在不少「反疫苗人士」,涉及了醫學、倫理、法律議題的爭議,不一而足。大家隨便上網搜尋就可看到不同的論述,我在此不贅。 但卻好像從來沒有人提及過「動物」當中的角色,我大膽在這裡為動物發言。 我自己也算是「反疫苗人士」,除了傾向相信自然療法多於相信藥物,主要是不認同剝削動物來製造疫苗以造福人類。一種新疫苗的誕生,要犧牲數以萬計動物的生命應該是常識吧!這兩年,為了應付全世界科學家的緊急需求,與人類DNA非常相似的猴子一時間供不應求,幾乎成為了國家的戰略儲備。 實驗用猴子價錢亦倍數計上升。單以美國為例,一年已進口了幾萬隻猴子以作研究疫苗之用。當一天疫情過去埋單計數,幫人類渡過此世紀災難的最大功臣肯定是猴子,卻有人會向動物說一句半句多謝嗎? 這當然是根本價值觀的問題:人類的健康遠遠比動物的生死重要,人類的福利亦遠遠凌駕動物的權益,而這個想法是來得如此理所當然,「總之就係,唔好問點解?」 還是我們應該借此機會再認真思索一下,在同一天空下,人類和動物是否要維持這種不公義的關係? 動保前輩Tom Regan 年老時患上柏金遜症,但為了不傷害動物,堅持不服用藥物(因為背後涉及動物測試),雖然最後離開了我們,但卻為後世的動保運動留下了比幾十萬字論文更具說服力的一課。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2月31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疫情下的寵物潮 AM730

2021年終結,人人都在做大事回顧,但來到要說動物,難度很大。在香港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的同時,動物幾乎沒有甚麼角色,除了年尾發生的「野豬事件簿」,引起了較有闊度的社會討論,其他都是零零星星的聊備一格,市民的焦點從不在動物身上。所以很多人都不為意,其實2021年香港的「寵物」經歷了很不尋常的變化。 兩年的疫情,如果要數最不受衝擊的行業,我肯定是「寵物業」。在這段半封閉的疫情日子,全世界很多人都被逼變了宅女宅男,在家裡悶慌了就有養寵物的衝動。幸好在外國很多城市對寵物買賣有很多的限制,在市場上不會有太多的選擇,很多人就跑去領養。所以反而衍生了很正面很鼓舞的現象,例如在澳州很多領養中心都大排長龍,美國很多動物收容所竟然被清空了,籠子裡的動物歷史性的被全領養了。反觀香港,買賣動物是完全沒有規管的,當我們努力在推動領養文化,市場在過去一年竟來一個急拐彎,寵物繁殖供不應求,在寵物店隨便買,在網上平有平買,貴有貴買。甚至有人可以淘寶買。到今年出現大量走私動物,幾十幾百的小貓小狗從不同途徑水路陸路各施各法的運來香港。即使過程中死傷無數商人也有利可圖。愛協有努力,海關有執法,但也敵不過這股浪潮。 很多來求診的人明目張膽的說是動物是走私來的,甚麼證明都沒有。社會上好像沒有人意識到這種勾當是犯法的,是高危的,是傷害動物的!無知加上了自私,令人心寒。 好的事要花上十年去推動,壞的事一下子就滋長就了。2021,動物苦難的一年。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2月24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致全港馬主的公開信 AM730

  各位尊貴的馬主。相信在你們當馬主的這些日子,都多次目睹,甚至親身經驗過有馬匹傷病或在賽事中遇到意外,或退役後沒有出路等等,最後要被人道毀滅的悲劇。我相信你們除了熱愛賽馬運動外,都應該是愛馬的。打從你成為馬主的第一天,你名下的那一匹良駒就視你為牠的父母,你照顧牠的起居飲食,牠為你奮戰沙場。勝利時同歡,落敗時同憂。牠傷病時,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倘若在競賽生涯中面對困境,就等於要被人道毀滅,那是何等令人和馬都痛心的一件事。 現時馬匹的退役制度有很不完善之處,而你們是最有能力為馬匹的福祉作出改革的。我建議馬會成立一個「競賽馬匹退役基金」,所有馬主在購入一匹馬的同時,要捐出馬匹購入價的5%到此基金。而你的愛駒每次出賽都要捐出1,000元。對於尊貴的馬主來說,這都是很小很小的數目,算是對馬匹的健康購買保險吧。而馬會亦要呼應你們的善舉,捐出全年投注額的0.1%到這基金。以往年2,797億為例,即是大概2.8億。 從今以後,當馬匹遇到傷病,又甚至在競賽途中有意外,除非是不能逆轉的傷勢,否則都可以確保牠們得到醫治。到馬匹退役了,如個別馬主沒有特別安排,基金又可以保送馬匹運返原居地,安享晚年。 這不過是我初步的構想,之前也有向馬主協會建議過。只是近日看到一些墮馬意外後很多人對賽馬活動甚至是馬主的連番譴責,我感到是時候重提這建議,讓馬主們認真討論。畢竟競賽馬匹不單為大家提供了無比的歡樂時光,也是香港社會最大的善長。牠們應得到更好的待遇,更大的保障。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2月1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完全報廢 Total Loss AM730

遇上交通事故,車輛會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我身為車主,經驗上都是整得就整,但遇著維修費比車價還要高,那就寧願total Loss。如此毀滅一架車,絕不涉及道德問題,只涉及價值的問題,純粹是「邊樣著數啲」的計算。因為車不是生命,只是財產。   上星期日沙田賽馬發生嚴重意外,四名騎師墮馬送院,另外兩匹馬「君達星」及「肥仔叻叻」因傷勢嚴重,total Loss了。我把兩件事平衡陳述,相信大家都會感到不安。因為馬匹始終是一條生命!但對不起,現實歸現實,這兩者total Loss性質,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毀滅與否,完全在乎「值唔值」? 一匹純種馬/競賽馬的唯一價值就是出賽,為馬主贏取獎金及榮譽。不論任何情況,馬匹受了傷或患病,即是不能出賽,那馬主就要有很多計算:除了要繼續付養馬費,把馬匹醫好要多少錢?時間要多長?康復後是否還可以出賽,出賽又是否有勝出的機會,若否,即是沒有獎金對沖所有支出。即是維修費比車價還要高,一念至此,就選擇total Loss。 香港馬主養馬是有配額限制的,如要保留一隻傷患馬匹,就佔用了一個配額,等於放棄養一隻有戰鬥力的馬匹的機會。不用再「劃公仔劃出腸」了,大家都會明白為何那麼輕易有競賽馬被人道毀滅。稍為資深的馬迷一定知道,馬匹被「人道」的原因多不勝數,腳傷不過是其一。 但我也來為馬會「平反」,馬匹是馬主的財產,毀滅與否,是馬主的決定,馬會只負責執行。馬主絕對有權說:我一定要醫好「肥仔叻叻」,即使之後不能出賽,我也要他安享晚年! 只要你真心視馬匹是一條生命,才不會輕易將牠報廢。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2月10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牠們不是玩具 AM730

假設你有一個初生小朋友,人之常情你會很喜歡為他/她裝扮,買最漂亮的衣服,戴最可愛的飾物。但這種出於愛的行為,也大致到此為止吧。因為小朋友是生命,不是玩具,也不是由我們為所欲為的,不可能說你不喜歡他的鼻太扁,就幫他整形。不喜歡她黑頭髮,就幫她染金。待他一朝長大成人,有自由意志的時候,自己決定做甚麼都可以。這是出於對生命基本的尊重。 但對動物,人類總存在一種「霸權主義」。對食用動物固然如是,就算是對寵物也如是。 即使現今世代普遍人都懂得「愛惜寵物」(絕不等同於愛護動物),不少主人視寵物如子女般疼愛,卻又不代表他們會嚴肅地尊重動物的生命。近日有報道一名領養者在領養狗隻後,將狗狗本來黑色的頭部染成啡色。後來又將眼眶周圍再染一圈淺啡色,令狗狗「面目全非」。這是否已為動物帶來不必要的痛苦而構成虐待動物,有待爭議,但這種純粹滿足狗主自己的喜好,則肯定是百分百的自私! 當然還有更令人髮指的。幾年前有一位狗主,認為所養的貴婦狗尾巴太長,認為短短一吋的小尾巴會更可愛,於是土法煉鋼,自己用粗橡筋紮住尾巴,讓尾巴慢慢壞死,誰料尾巴卻變成兩截吊吊揈。我同意主人的出發點不是甚麼萬惡不赦,也沒有因此有實際得益。但背後卻徹頭徹尾的反映了對動物沒有絲毫的尊重,說到底只當牠是一種玩具。昔日大家可能理解為「貪得意」,如今世代,法官會理解為「殘酷對待動物」。 這位仁兄最後被判監四星期。 動物,懂得喜怒哀樂,是有感知的生命。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2月3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打開友善的傘 AM730

「打開的傘,可以用來遮擋風雨……不打開的傘,可以當自衛武器……有些狗看到人,就亂叫亂咬,你手裡拿著傘,牠就乖乖走開了……」以上文本出自小學三年級的中文教科書,旁邊還有插圖,一個小朋友拿著雨傘向狗隻揮舞,互相恫嚇,狀甚激烈。我看到心寒了,在這種負面教育成長的小朋友,會如何看待動物,看待地球?所以我說,漁護署捕殺野豬事件,絕不單是人道不人道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政府想打造一個甚麼模樣的香港?  我曾天真地向政府建議在中小學的通識科增設保護動物課堂,也試過和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設計一些課程內容,例如介紹動物的物種,不同動物的習性,何謂動物權益?如何在大城市平衡人的需要和動物福利。最重要是,甚麼是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哪一些是家化動物,需要跟人類相處。而貓和狗就是後者,是人類的朋友。 我很理想主義嗎?不會吧,這是對一個文明社會很合乎常情常理的要求。撫心自問,當你們看到社區裡每星期都出現殺戮,一條條野豬屍體被拖走,每年都有一萬幾千隻貓狗被人道毀滅,你們感到驕傲嗎?你們沒有半點歉意與不安?又當你看到西方國家人和動物和睦共處,你們沒有半點羨慕? 狗看到人會亂叫亂咬?傘的用途是趕狗嚇狗?不可以打開友善的傘為動物遮風擋雨嗎?如此落力將動物妖魔化,同時將人和動物的矛盾尖銳化,這會是教育的初衷嗎?這又會方便了政府的管理嗎?還是剛好相反,製造了更多的衝突,更多的問題?!政府眼中的動物如何,下一代對待動物的態度就如何。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1年11月2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民意如浮雲 AM730

護署貿然決定捕殺野豬,其果斷迅速令人譁然,手起刀落,政策由公布到推行是三兩日的事。此舉引起社會各界很廣泛的討論,不限於愛護動物人士,上上下下不同階層由學者到師奶到九歲小朋友專家非專家意見百花齊放,這本來是多元社會很可喜的現象。可惜這是發生在政策霸王硬上弓執行後,而不是在諮詢期。因為政府根本沒有諮詢過。 以前在我成長的香港(即使在97後),政府想推一項新政策,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七年。因社會很難只得一種聲音,政府要很努力向不同持份者做遊說工作,軟硬兼施。最後當發現政策與民意相距很遠,或所謂「唔夠票」,政策就可能胎死腹中,要重新包裝過再捲土重來。這可能是「民主社會」要付出的代價,行政效率會慢了點,但至少民意「表面上」會獲得尊重,社會上的凝聚力就自然很強,因為我們曾經表達過,參與過,過程中熱烈的討論令普羅大眾都明多啲,知多啲。最後贏輸都要口服就算心不服。記得2013年,漁護署建議修例發牌給寵物私人繁殖,動物界分成正反兩大陣營,發起了為期三年的輿論戰,雖然最後是親政府陣營勝出,政策還是通過了,但我必須尊重遊戲規則,大家都立即將焦點放在政策執行上。 今日新香港,是你一覺醒來,忽然知道政府的野豬政策來了一個掉頭急拐彎,由友善到兇殘,可謂非常突然,當大家還在整理一套完整論述想和政府來一個理性討論,野豬已一家大細返魂乏術了。 這已經不是對與錯的問題,也不是誰勝誰負的問題,而是我感到很迷失,究竟作為一個市民,我們是在扮演一個甚麼角色?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