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媒體報導

【專欄文章】 2022年5月27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動物的地盤 AM730

2014年在am730寫的第一篇動物專欄,寫男人為動物流下的眼淚是最真摯的。今日是我最後一次在這裡為動物執筆,也有百感交雜的淚。   昔日香港還是以紙媒為主流,能夠在報章雜誌定期寫專欄,會被形容為有自己的地盤。 大抵意思是有一個自己專屬的平台, 說出自己所愛所想所信的。也算是一種珍貴的特權。 我年青時寫過很多專欄,談音樂說電影講廣告。後來從事動物權益工作,就開始在不同媒體「霸」了一些地盤,寫動物。 這種地盤有點不同,是為動物而「霸」的,因為「動物權益」在香港是冷門議題,要人家肯讓出珍貴的版面給你,也非輕易。有幸過去8年,可以在am730 風雨不改的為動物發聲,寫出香港動物的大小事,是我一生最無憾的事之一。   不下一次有人問,那有這麼多關於動物的題材,寫足咁多年?坦白說,從來沒有一次我是擠不出話來的。 對於我,動物的事總是說之不盡,由感性的生離死別,到知性的醫療常識,到極具爭議性的香港動物政策,及世界性的動物議題,我都很認真的寫,亦寫得很快樂。 每一次,我都代入了動物,彷佛牠們自己在口述,我只是代筆而已。 有動物被剝削,如我不敢直言,就等於動物的聲音被埋沒了。 在地球上, 動物永遠是弱勢中的最弱勢,我的存在,不過是一片碎石激進海洋,濺起了一點水花,讓一些人知道,人類以外,其實還有動物的位置,牠們感受到痛苦、驚慌、快樂。 這一點,能夠讓越多人知道,就好了。 我們都很愛香港,背後意思應該包括我們想香港變得更好,香港的人和動物都可以過得更好。 再會。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5月20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永續輪迴的罪 AM730

為了動物,我當上了一間慈善機構的主持人,同時一個社會運動的推動者。而後者比前者艱難,何止百倍。 做慈善機構是消極的。任何政府任何體制都不會完美,社會上總有弱勢社群被忽略。總有一些破洞需要民間力量去修補,以維持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況。有點頭痛治頭,腳痛消痛的況味。難聽點可說成福利的施捨,令問題不至爆煲,腫瘤不至擴散。例, 香港流浪狗問題嚴重,就有人成立組織去照顧,去收容。但並沒有因此解決到流浪狗的問題。   而社會運動是積極的,在體制外透過倡議、抵制、推動去實踐一些社會改革,試圖改變一些弱勢族群甚至是環境的根本命運。由於不是小恩小惠的施捨,更不是叫總理捐捐錢的粉飾太平歡樂滿人間,社會運動帶出的變革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利益,所以永遠是吋步難行,也往往失敗收場。   在香港推動動物權益運動,我本來以為改變人心最難,然而經過多年在不同平台努力的倡議,又跑過幾百次學校的講座,我感覺到香港人在血液裡對動物是關懷的,已開始慢慢的被喚醒。但原來動物的命運始終被不同的產業鏈像金鋼圈牢牢箍在頭上。這些產業鏈利益所及之處,旁人眼看手勿動。開放再多的寵物公園沒問題,但明目張膽的黑心繁殖,處處違規的寵物店總可以消遙法外。內裡有太多我們不能了解的事。   容許我告訴你,在這些產業裡被殘忍對待的動物,其數量及所吃的苦頭,是街上流浪動物的千千萬萬倍。慈善機構只可以對受害的動物施以援手,卻要無奈的看著罪惡永續輪迴。至於社會運動這條路,就越走越狹窄了。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5月13日 動物緣: 麥志豪 被囚禁、被親親 AM730

每年五月,有一個全球性的動保運動,叫「Empty the Tanks」– 一個倡議清空所有水族館魚缸的反圈養鯨豚運動。全球多個國家、城市都會同時舉行一些示威、遊行或其他形式的宣揚保護鯨豚活動。香港也是其一,過去整整十年,每年海洋公園門前都會看到我們動保人的身影,高呼「海豚屬於海洋,不屬於公園」! 這個運動,對像雖然是海洋動物,但核心精神是「反圈養」。在人類的歷史,為了自身的利益,發展出林林種種的圈養模式,動物就像奴隸一樣,在卑微的福利下,「合理」地被圈養!   以香港的海洋公園為例,今年園方宣布關閉海洋劇場,結束了幾十年來以動物來娛樂觀眾的不文明行為,這點的確算是與世界文明接軌。然而,海洋公園依然堅持繼續圈養海洋動物,堂皇地說必須讓市民親身接觸動物才能有效教育他們如何珍惜海洋,保護動物。 中間的邏輯推演令人費解。   但其實背後是看準了人類有種喜歡親近動物的基因,騎大笨象叫親親大象,騎牛牛叫親親牛牛,明明是百份百的以海豚來吸引遊客的商業活動,只要說成是「親親海豚」就立即被漂白了! 請想深一層,你想親親動物,但動物願意被親親嗎? 尤其是野生動物, 牠們沒有經過被社化、家化的過程,接觸人類根本是一件苦差。 更何況為了要被你親親,牠們要一生失去自由,這是那碼子的文明,什麼樣的邏輯?! 再說,一群本來生活在大自然的野生動物,被人類圈養起來,牠們還會是本來的真面目嗎? 在圈養的環境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扭曲了面貌。 又何必為了要親親,而將動物囚禁?!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5月6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文明的動物管理 AM730

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會尊重動物的自身權益,而在追求文明中的社會,會努力做好「動物管理」。前者是尊重動物為獨立生命的個體,後者則是在防止動物破壞社會安寧的同時,嘗試賦予動物福利。 地球上沒有太多城市能夠做到前者的文明程度,大部份都只屬於後者,以人類利益先行的前題下推廣動物福利,香港是其一。   但可惜,我們連「動物管理」的工作也做得差強人意,所謂動物福利也不過是聊備一格,「講多過做」! 上星期我提及到《狂犬病規例》(第421A章)為有效規管狗隻飼養人的基礎法例。但審計署及香港申訴專員公署都多次分別指出,漁護署在巡查並監管狗主領取狗牌的工作上未如理想,不負責任的狗主在傷害動物後可以逃過了法律責任,縱容了很多主人「玩完即棄」。 但求圖利的不法商人出售來歷不明健康欠佳的動物。寵物店充斥假針紙。動物管理科曾推行一項家訪試驗計劃,敦促畜養人為有效期已屆滿的狗隻牌照續牌。一間動物管理中心在8個月內進行了1 0 5次家訪,竟然只能成功為三個狗隻牌照續牌。   如今署方痛定思痛,高調打擊「無牌養狗」,我表示萬二分支持!根據政府公告內容,措施所提及的對象是「狗隻畜養人」,及其「所飼養的狗隻」。我希望今次行動不會禍及無辜。我和所有愛護動物的市民一樣,同時關懷社區上沒畜養人的社區動物,牠們和家中的寵物同時享有生存的權利,亦可以和人類在社區和平共存。如果署方在行動時不騷擾在社區生活的狗隻,在嚴厲執法及保持和諧中取得平衡,是一個文明社會裡所有市民所樂見。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4月29日 動物緣: 麥志豪 為動物福利規管動物主人 AM730

過去多年我不斷指出,香港動物福利的最大陰暗面不是在流浪動物,而是在家養寵物。由繁殖業到寵物店到不負責任的畜養人,每日都以不同形式不停為動物制造苦難。如果香港政府真的重視動物福利,就必須全方位大力改革畜養動物的制度與政策。   上星期漁護署發出公告,為提高狗隻畜養人為狗隻辦理有效狗隻牌照的意識,即日起會在多個狗隻聚集的公眾地方定期進行狗隻牌照抽查行動。行動中會立即對沒有按法例要求領取狗牌的狗隻畜養人採取執法行動。 作為一位動物權益工作者,必須要屏除偏見,認真分析每一項舉措對動物生存環境的實質影響。所謂是其是,非其非。   根據《狂犬病規例》(第421A章),所有超過五個月大的狗隻都必須領有牌照,狗隻亦須其後每隔不超過三年續牌,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一萬元。當年此法例的原意是防止狂犬病在社區中傳播,雖然狂犬病已超過三十年沒有在香港出現,此法例依然被視為有效規管狗隻飼養人的基礎法例。 例如主人疏忽看管狗隻,導致破壞公眾衛生甚至傷害他人身體財物,又或疏忽照顧狗隻為動物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署方都可以透過狗牌登記制度抽出狗主追咎問責。   但可惜過去多年來,這條法例在香港可謂形同虛設,不少動物主人都拒絕為狗隻登記狗牌,在地盤、倉庫、車場放養著數以萬計的狗作「免費保安」,這些狗都是零保障,牠們的主人都是零責任。 如果漁護署真的有決心保護動物福利,嚴打狗牌算是主動積極的第一步。但其實針對規管動物管有人的措施可以做的還有太多太多了。下星期續。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4月22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家暴 AM730

家暴是很棘手的罪行。 有施暴和受虐的一方,也有容忍、包庇、縱容的一方。有時可能是受害者自己啞忍暴力,也有可能是同住的第三者隱瞞罪惡,縱容暴力。如果一直沒有外人「多管閒事」挺身舉報,家暴就永遠只是家事,家醜不會外傳。 近年,在我的動物醫院揭發不少家暴個案,而我就是那「多管閒事」的人。 這些個案中,受暴的當然是無力反抗被逼啞忍的動物。而大部份人為了保護與同住成員的關係而放棄保護動物,讓動物一直活在暴力之中。 兩年前一位少女帶一隻四肢折斷的貓貓來求診,醫生一看就覺得不尋常了,幾經查問之下,女方才透露可能是男朋友一時意氣傷害了貓咪。女方是愛貓的,卻又同時愛她的男朋友,但如此暴力的行為對人對動物都不安全,啞忍對三方都是最愚蠢的做法。最後,女方選擇向警方舉報,當然是保住了小貓而保不住一段感情。   又試過有女子帶遍體鱗傷的狗狗來看診,醫生認為傷勢有可疑,女方才意識到可能是在她上班時,男友向小狗發洩而造成的。這個女子不想傷害她男朋友,最後就由我方報警,保住了動物卻保不住和客人的關係。 這些故事我可以寫一萬字,而中間有一個很明顯的共通點:都是發生在年輕的情侶身上。大家還記得深井掉動物落街的慘案嗎?情侶鬧翻,動物往往是最方便就手的發洩對象。而且年少氣盛,愛到濃時,女方說要天上的月亮男方也會摘下來,更何況小貓小狗。但只為了討好對方而養動物根本是自欺欺人,生活上有爭吵動物便成為了出氣袋。 情侶分手沒什麼大不了,但虐待動物卻是刑事罪行,可被判入獄三年。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4月8日 動物緣: 麥志豪 同魚不同命 AM730

香港有很多本土獨一無異的特色景點,旺角金魚街肯定是其中之一。 所謂金魚街其實是橫跨旺角通菜街花園街一帶的寵物市場,而當中以金魚業的比例最大。「金魚」只是統稱,其實魚的種類多不勝數,琳琅滿目。最平民幾十元有交易的普通金魚有,大小不同品種的觀賞魚有、鬥魚也有、過萬元的錦鯉、珍貴品種的熱帶魚統統都有,可以去到專業玩家的級別。儼然是一間金魚博物館!   但對我來說最嘆為觀止的奇景並非魚缸裡的「魚」,而是那一望無際的膠袋幕牆。一個一個比拳頭大少少的膠袋,盛了少量的水和一條魚。品種紛陳的金魚色彩斑斕華麗,加上一點點水的反光,當整整齊齊的排列一起時,的確教人目眩,說得上是奇景。 我不明白這種擺設方式背後的起源或用意。我卻敢說這是舉世獨一無二的。因為在其他國家,這很有可能已觸犯了虐待動物條例。不少歐洲國家,養魚有很多限制,例如瑞士不準只養一條,因為魚是群居動物,只養一條魚無疑是陷動物於孤單的境況,被視為虐待。更何況將一條金魚隔絕在跟牠體形同樣大小的膠袋中!比利時近日就宣佈了禁售圓形魚缸。認為較細的生活面積會危害魚類的健康,而且圓形的設計是間接強逼牠只能不斷兜圈,對金魚造成心理壓力,是一種虐待。金魚壽命可達三十年,養在圓形魚缸中則幾個月內就會死亡。   其實我不太肯定魚缸的形狀如何影響魚的心理狀態,我只知道,魚最愛是自由自在,在無邊無際的空間快樂地暢泳。大家又曾否想過,一天我們被外星人困在一個箱子裡當寵物飼養,你會有什麼感受?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4月1日 動物緣: 麥志豪 不租不買只領養 AM730

世事無奇不有,有人癲到玩出租狗BB,俾人過下一日半日「玩狗癮」,令我想起 PART TIME LOVER 或者 援交。同樣都是一種出賣,不同的是狗是被出賣而人是自願的。 但教我有點始料不及的是網民異常激烈的反應,咒罵之聲不絕,至出租一方立即刪帖,停止服務。 出租狗狗的確是抵鬧的!我是毫無懸念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將生命變成商品!將動物出租的確是對動物的一種侮辱!也有機會傷害到狗狗。但請原諒我抽人後腳,那些痛罵出租狗狗的朋友中,當中有沒有買寵物的人呢?又或者,大家認為賣動物可恥還是出租動物可恥?那一種傷害較大?純常理邏輯理解,如果出租狗狗是卑鄙下流,那賣狗就應該是十惡不赦了。狗狗被租出去還會回到所謂「主人」身邊,狗隻的安全健康尚算可以監察。但把動物出售則是一次性的賣斷!誰都不能保證買家有多愛動物。況且,寵物買賣是必然衍生大量的繁殖生產,動物在過程中被惡待的程度及數量都十分駭人。而比起寵物買賣,出租狗隻至少可以大大減少了受害苦主的數目,簡單計死數,一隻狗如循環租給十個準狗主,就避免了另外九隻狗受苦。再無限延伸推論,假設全世界以租賃形式取締動物買賣,肯定大大減少了受害動物的數目。   大家稍安無躁,我當然不是容忍或鼓勵「出租狗隻」,也不會因為想減少「動物買賣」的罪惡而原諒較小的罪惡。我只是覺得,既然當大家不能容忍出租狗狗,不正正就是時候用更大的力度去反寵物買賣嗎? 難道一種罪惡存在久遠了大家就習以為常?出租動物這種新綽頭反而可以觸動大家神經?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 2022年3月25日 動物緣: 麥志豪 次貨的命運 AM730

不論什麼產物,無論生產過程如何精密,品質監督如何完善,用再好的物料,再好的人才,生產線到最後總不可能沒有次貨,衣物鞋履汽車電器食品傢具……出了問題的次貨都是同一命運:棄之可惜也要丟棄!   寵物繁殖工業不可能例外。繁殖動物的人叫繁殖商,用來繁殖的雌性雄性動物是繁殖工具,月復月年復年的生育就是那條生產線。健康出世的BB就是產品,不健康的就是次貨。   動物權益工作者千方百計耗盡心力去教育社會千萬不要購買動物,不要直接推動這門黑心工業。但總會聽到有人說:「那些都是個別事件」,「我光顧的是良心繁殖商」,「我會好好愛護我買的動物,別人做壞事與我無關」。   這些歪理背後,不過是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去看、去相信。眼前只看見一隻趣緻可愛的小貓咪,至於這隻貓咪的兄弟姊妹父母所經歷的種種不人道苦況,就說是個別事件。再有良心的繁殖商都會有次貨,你不買動物就不會有黑心繁殖!今日香港寵物業處於超級篷渤爆發期,這完全歸功於一班不肯面對真相的所謂「愛護毛孩」的主人。 之於他們,養寵物只是一門嗜好,寵物不過是懂得互動的一只玩具。 一旦發覺這些動物玩具健康有問題,第一時間就是找賣家退貨,換貨。而從沒有想過這件「次貨」是死路一條。「用錢醫好佢不如買過隻!」這是大部份買寵物的人的心聲!   商人為了減省成本就要大量生產,大量生產就會出現大量次貨:基因變異、感染病毒、先天性免疫功能失調、關節異常……被主人安樂死也許是較幸福的結局。 牠們的命運,真的與人無尤? 動物緣 – 麥志豪,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