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21日 now新聞 你怎麼捨得遺棄我?

父親和女兒來到一間日本餐廳,履行那每個月一次的約會。 爸爸大概四十餘歲,短髮,粗框眼鏡,很斯文的。而女兒也不過十歲。也架著眼鏡。 小朋友一直低著頭,卻沒有看手機,彷佛只對桌上的食物有興趣。 桌上放滿了魚生、壽司、烏冬、串燒…足夠幾個人吃的食物。 爸爸:「爸爸不知道原來你如此可以吃,真厲害,盡情吃吧。不夠爸爸再叫。」 女兒埋頭苦吃。 爸爸:「媽媽說你平日不大願意吃,是真的嗎?擔心死我了!」 女兒停了一下,沒抬起頭望爸爸。又繼續吃。 「看見你吃這麼多,我現在就放心了。」爸爸露出滿足的微笑。 女兒KO了半盤壽司,侍應又端來一客天婦羅。女兒二話不說又開始吃。 爸爸:「你不是故意吃給我看的吧?」「很好吃嗎?」「還要點什麼沒有?」 女兒沒什麼反應。動作開始緩慢了,可能根本已經吃飽。 「媽媽明天放假帶你到那裡?」 女兒終於開腔了:「不知道。」 爸爸:「你想去那裡就告訴媽媽吧!」 女兒:「我是說不知道她是否放假。」 爸爸:「下次媽媽沒空早點跟我說,等我好安排。」 女兒吃了兩口烏冬,停了下來。「我明天想帶BOBO去行山!」 爸爸:「明天?」 女兒:「你說媽媽沒空跟你說。」 爸爸:「啊……我是說要早點告訴我,我才好安排。明天爸爸要工作。」 「很久沒帶BOBO到郊外了。」女兒扁起了咀,終於從她臉上看到了一些表情。 「傻女,狗狗不需要外出的,有人陪牠就可以啦!」爸爸很努力去解圍。 女兒:「你不是狗,你怎知道?」 爸爸:「香港很多人養狗都是這樣的。」 女兒:「很多人都像你這樣一個月只見一次女兒?」 爸爸答不上。「吃甜品嗎?」爸爸著侍應拿來餐牌。很快為女兒點了個芝麻雪糕。 爸爸:「BOBO年紀大了,不可以去行山的,一會我送你回媽媽家,順道溜溜牠好嗎?」 女兒:「是三年前你和媽媽買BOBO給我的,那時牠只是一隻BB。牠今年才三歲。」 爸爸:「噢……」 女兒:「其實當初為什麼買BOBO給我?」 爸爸:「我都不記得了,你回去問媽媽?」 女兒:「買了回來你們都沒好好照顧過牠。」 爸爸:「那不過是寵物來吧,幹嗎那麼認真。」 女兒口裡咬著一件壽司,像點了穴的靜止了。爸爸知道失言了。「爸爸都很愛錫BOBO的,但工作忙嘛!」 女兒:「你們都是這樣跟我說。」 爸爸:「那不同,你是我的女兒。」 女兒:「BOBO也是我的女兒。但我不會這樣跟BOBO說。」 說時雪糕到了。女兒勉強吃完口裡的壽司,就開始吃雪糕。 爸爸:「吃得下嗎?不要勉強。」 女兒:「你不是想見到我吃很多很多嗎?那你不用擔心。」 爸爸:「我答應你爸爸一放假帶你和BOBO去行山。」 女兒:「我怕到時BOBO真的老了。」 爸爸:「那爸爸可以多買一隻BB給你。」 女兒:「不要呀!我沒能力照顧!如果一天我告訴你我沒能力照顧BOBO,你會怎樣?」 爸爸:「看看有沒有朋友想要吧!BOBO那麼可愛,不難找新家庭的!」 女兒:「就像你丟低我一樣………」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3983&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17日 AM730 天生天養?

我的非牟利獸醫診所開了11年,7間診所的日常醫務固然很繁忙,協會的動物福利工作也是愈來愈多,經常盤算著添置一架車,以解決日常物流運輸的一些繁瑣工作。但想不到第一架跑來的車,是一架巴士。 感激「香港醫藥援助會」,將他們的「流動牙科醫療車」捐給我們,我們把這架大巴改裝成為一間獸醫診所,上星期五開始,正式落地啟用,頭一個月進入的社區,是新界北的粉嶺及上水。 流動醫療車最漂亮之處,當然是省卻了家住新界偏遠地方的動物主人舟車勞頓之苦。事實上,相比於香港九龍,天水圍屯門上水元朗大小社區裡的動物診所屈指可數。結果是除非大病,否則帶動物睇醫生真是可免則免,尤其是新界人愛養大狗,無奈動物又不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連的士也有權選擇不接動物的生意,最後別無選擇要花幾百元叫出租車,可謂「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新界人認為動物「天生天養」的思維和這個現實不無關係。 星期六那天,一位粉嶺的街坊拖著一隻年紀老邁的唐狗一拐一拐的來到「流動醫療車」求診。老狗沒能力自行上車,我們放下了流動車的升降台,抱狗狗上去。我看著升降台緩緩升起,把狗狗慢慢送到醫生面前,那份「獸醫服務,應該貧富共享」的感覺,又一次湧上心頭。 儘管香港的醫療福利已算不錯,但卻只限於人。 我們的社會也的確是虧待了動物。一百隻動物裡,有多少隻可以接受正常的防疫保健,又或者有多少隻一生都未看過醫生?有多少動物被延醫?有多少動物因而被遺棄? 動物被人類邀請進入了我們的世界,已經不可能是「天生天養」了,牠們的生老病死,我們都責無旁貸。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14日 now新聞 還有周慧敏

都說時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我們抓不住時間,改變不了時間,它卻好像什麼都可以改變。 很多人說,這二三十年來社會變遷之迅速與劇烈,誇張到一個點五年就經歷一個年代。然而,有些人卻好像對時間免疫的,時間總拿他們沒辦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心境不變,風采可以依然。 和周慧敏的友情不知經歷了多少個年代。 她是我如親人般要好的朋友,但這些年來各有各忙,非因公事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 記得先師黃霑教晦,「朋友,無事要多相見」。上星期又是因為公事才碰面 —– 我的流動獸醫診所啟動儀式,她是主禮嘉賓。 而可以想像,大部份時間「女神」都被各方傳媒與歌迷簇擁著,沒有機會好好和她談談近況。 我又再一次明白師父所說,朋友應該是無事多相見的。 十一年前,退隱了的周慧敏失驚無神搞了個「back for love」復出演唱會,不知底蘊的人不會明白那個「love」是指她對動物的愛。 她把演唱會所得的所有酬勞一百五十萬全數捐給了我創辦的慈善機構,開設了全港第一間非牟利獸醫診所。周小姐不是富商也不是富二代,當時只是一個退了下來的藝人,大家日常的消費和平民百姓無異,看看戲唱唱K茶記蛋卷就樂不可支。對城中富豪來說一百五十萬只是零錢,但對一個退休藝人來說其實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認真細想,在香港要找一個人一次過捐出過百萬善款實在難,還要用來幫動物的就難上加難,因為幫動物在社會贏得的光環始終有限。 況且這個故事當年也鮮為人知,她沽不了名也釣不到譽。我曾建議過將診所命名為「周慧敏非牟利獸醫診所」,給她一口回絕了。 原因很簡單,她志不在此。 她的「志」未必像我的「志」那麼複雜,要改變香港動物醫療的生態,要還動物的基本醫療權。但她肯定知道再多的金錢也不足以表達她對動物的愛,而這份感染力,卻是可以細水長流,影響深遠。即使我不會說周慧敏是一個動保人。但說到香港動物的命運,又不能不提到周慧敏。 啟動禮那天我近距離望著這位老朋友,怎麼她真的沒有絲毫轉變,最多只是少了年青時幾分青澀,而多了十分穩重。卻還是那張白哲得有點反光的一臉亮麗,永遠掛著沒有機心的微笑。周慧敏如何「凍齡」當然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謎。 這個刻薄的年代把三十歲的的女生都說成「中女」「剩女」,然而五十歲的周慧敏卻仍然被公認為「女神」,是我們偏袒著她,還是她值得我們偏愛。 說來不奇怪嗎?當了幾十年玉女,靠挖瘡疤為生的傳媒也對周慧敏手下留情,從來沒有沖著她而來的負面新聞。到了這個網絡主宰一切的年代,在最兇狠的網民世界她依然是那樣從容不逼,百毒不侵。彷佛全世界都不忍心傷害這個人,我們都樂見這位玉女一直走下去,將「時間」KO! 風采,不單是來自一個人的外表。幾十年來她對人對動物始終如一,人生的段落完了一截又一截,我相信十年後的周慧敏依然故我。 在這個空前犬儒的世代,值得我們如此愛惜的,還有一個周慧敏,永遠愛的掌門人。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3159&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10日 AM730 動物監獄

這些年來,跟很多人討論過動物園或海洋劇場的殘酷不文明,人類歷史裡如何囚禁著(野生)動物,雖然不一定對牠們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但失去了自由就是最殘忍的。我一直以為這是很顯淺一加一等於二、小學生也會明白的道理,成年人是沒有可能不明白的。但現實就是,大部分人對利用動物作展示或表演或買賣都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認為動物園也好,繁殖場也好,只要有基本的福利,動物一樣可以在籠裡過得快樂,就可以有雙贏,沒必要矯枉過正云云。 上星期我到了一間小學做講座,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那天我的講題是「動物監獄」,介紹了人類為動物興建的各種不同形式的監獄,包括馬戲團、動物園、海洋館、繁殖場。我問那幾百位真的是乳臭未乾天真無邪的小朋友,這些監獄有甚麼共通點?他們竟然都答得出:「冇自由!好慘!」 當然,這些監獄的苦況不限於沒有自由,在馴養、訓練、繁殖的過程,動物都要經歷不同程度的惡待甚至虐待。因為被關起來的動物,根本就是任人魚肉,為了商業利益,人類可以為所欲為,沒有誰監管,也沒有誰在乎。 說到海洋劇場,我在完全沒有引導下去問那幾百個小學生:「海豚屬於哪裡?」幾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約而同的答我:「海洋!」我再問:「那麼海豚是屬於公園嗎?」答案都是「不屬於!」 那一刻我當然很感動,但更有點很感慨。原來很多所謂大道理,在成年人的世界我們會選擇性去不明白,不接受。只有這些單純的小朋友在沒有機心,沒有自私的考慮下,才會說出最像人話的答案。 兒童是社會未來的希望,也可能是動物解放的希望。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07日 now新聞 教育,有幾難?

全世界都知道教育最重要!但又好像全世界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教育? 上星期我到一間中學做講座,講題是「寵物背後」。以我「動物權益」的套路,當然不會講如何照顧寵物呀,寵物有多可愛呀,要如何愛護動物之類的說話。我當然是去揭示寵物工業背後的黑暗,這個經濟活動裡動物面對的種種不公義,動物如何被剝削、被惡待。每次到學校演講都會怕中學生對我憤世疾俗的「偉論」聽不入耳,但今次這間中學也真教我另眼相看。 我甫踏入校門,立刻吸引我眼球的就是一隻小街貓。一隻薑白色的小花貓住在一個直立式的巨型貓籠,高床軟枕,像住在豪宅般的享受。貓籠旁邊有一壁布板,寫了幾個貓名及一些數字,好像是什麼貓咪命名大賽之類。 我好奇是什麼一回事。老師告訴我小貓是同學們在附近救回來的,待貓咪健康穩定,就會讓貓咪自由以學校為家。校長認為既然讓貓留在學校,照顧貓不應單是校工的責任,應該是全學校師生的事,所有貓事都要全體共同參予!第一件事就是改名,於是發起全校為貓咪命名大賽,然後再通過民主程序由學生投票選出最受歡迎的名字,有了名之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壁布板上的幾個名字就是得票最多的最後四強! 難以置信呀!這校長太神了吧!我聽得入了神,呆了幾秒,跟老師打趣說:「你們都不是已經懂得動物權益嗎?況且有你們的校長,還找我來講什麼?!」後來老師向我介紹了他們的校長,我由衷的對他說了一句:「這樣才是教育!」 校長謙虛的不以為然,認為根本算不上什麼。 只要在小事上大家用心去想一想,有勇氣多做一點,要改變,根本不難。他還決定之後多收養附近的貓,當作是生命教育,又可以順道灌輸多一些動物常識,環境知識等。 的確,大道理是不用說的。說了學生也未必會懂,即使懂也未必認同。認同也不知如何實踐。這位校長不費吹灰之力就教好了學生。教人拜服。 然後我想,全香港有千多間中小學,如果每間學校都肯仿效這位校長,讓動物走進校園,幾乎零成本就可以讓學生接受「生命教育」,又可以鼓勵學生把親人的貓咪領養回家。從動物的角度看貓咪可以得到安逸的生活,避過了在街上流浪的辛酸及風險。 更順道解決了政府搞十世紀也搞不通的所謂「流浪貓」問題。 雖然我堅持流浪貓在社區從來就沒有問題。 只可惜,印象中就只有九龍的德望中、小學有同樣的氣魄,在做同樣的事。我不知道這兩間學校學生的成績是否同樣出類拔萃,或將來是否比別人更快有車有樓,但我相信他們都會是一群對生命有熱誠、肯承擔的年青人。 什麼才是好的教育?或者我們成年人先要問自己,想要什麼模樣的下一代?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2280&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3日 AM730 誰陷先人於不義

每年總有些日子,如清明,又如重陽,香港的郊外就會聚集了一眾「孝子賢孫」到山上祭祖,然後又不小心的燒毀連綿山脈上的珍貴林木,取去多少樹林內動物的生命。 我知如是說會得罪很多香港人,特別是不將環境和動物放在眼內的香港人。 這的確是中國人很重要很「高尚」的傳統。每年到山上祭祖是以盡孝道的必然禮節。即使政府用盡所有渠道勸喻大家切勿留低火種,或不停發出紅色火災警告。但都似乎未能撲熄香港人熾烈的孝心。特別是每年風高物燥的這幾天,消防員都要嚴陣以待,長時間的要與山火以命相搏。早前在火炭黃竹洋村對上山頭又出現了長幾十米的火龍。我駕車途經號稱全港空氣質素最高的大埔松仔園保育區,見山腳下停滿了五六架消防車,我是真心忍不住暗裡詛咒那些所謂「孝子賢孫」! 這是甚麼邏輯?你為了去向一位已離世的先人表達敬意,卻要傷害無數樹木及動物的家園,甚至是動物及其他人的生命。而且這是每年必然發生的事,已經不能說是意外了,分別只在殺傷力大小而已。 還記得去年今日,我居住的村內有人上山拜祖先,我已心知不妙,還未到中午已經燒光了半個山頭,動員了幾十位消防員救火。今年歷史沒有重演,我認為只是僥倖!而我最不明白的是,為何所有導致這些山火的人都沒有刑責!原來香港除了「搵食大晒」,還有「拜山大晒」! 認真想想吧,我們祖先上天之靈,會忍心看到如此光景嗎?本來是一件「神聖」的事,卻搞成為一件「傷天害理」的事,情何以堪?! 可能政府真的要立法,禁止市民在山上生火拜祭,才可以免卻先人們被我們陷於不義!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0月31日 now新聞 惻隱無疆界

上星期在香港發生了一宗「食狗肉疑雲」,雖然最後事件不了了之,但在在顯示了香港社會依然停留在「寵物福利」的水平,誰一講到「動物權益」,就立即被標籤為「動物L」。(我可能就是當中表表者) 網上流傳了幾張元朗一間食肆門口的相片,其中一張見到一隻沒有頭、沒有腳掌的動物屍體,光天化日大刺刺的放在餐桌上,這動物屍體無論從形狀、大小都極似是狗隻,狀甚恐怖而教人噁心,加上街坊說經常聽到附近傳來狗隻的慘叫聲,正常人也會感到不安。 當然,不安還不安,普通市民未必認為要嚴肅跟進。但事件就肯定觸動了「動保界」的神經了。於是有動物NGO 立即報警處理,網上很多網民(不一定是愛護動物的)亦隨即群起聲討,即使中港慢慢融合,香港畢竟還是有底線的,就是貓狗千萬不能吃! 軒然大波已起,警方與食環亦迅速跟進。結果原來可能是一場誤會,店舖負責人聲稱那隻屍體是羊不是狗。向署方提供購買羊肉的單據資料,供應商相關職員亦證實店主的確有向其入貨,食環署即時撿取食物樣本送往化驗。警方到場調查後亦初步相信事件不涉刑事成份,並會與有關部門作出跟進調查,如發現任何違法行為,將即時採取執法行動云云。 事件暫告一段落,卻留了一條尾巴,網上的留言風向逆轉,對報案的動保朋友作大反擊!指責一眾「動保L」跟車太貼!小題大做!沒有真憑實據就大動干戈!動保人被冠以「冤枉好人」「無是生非」「阻人做生意」等等的罪名。甚至有說是「報假案」「浪費警力」! 網民有這180度態度上的轉變,我認為頗值得討論。首先,當看待一件「疑似刑事罪行」,報案人這樣做真的過火了嗎? 假設這不是「疑似食狗」,而是懷疑強姦非禮,或搶劫,或爆竊,或毆鬥。作為普通市民,不是稍有懷疑就要立即報案嗎?難道真的要到有人受害,有真憑實據才報警? 抑或是骨子裡其實大家從來沒有把「食狗肉」看待為刑事罪行,只不過是一個道德議題,供大家在網上食花生。亦可能純粹覺得食狗肉傷害了愛狗人士的情感而已。 再者,報案人報警並非單純只針對此放在餐桌上的「疑似狗屍」,我相信背後的假設是,如果這店鋪真的在出售狗肉,若不及時阻嚇制止,將會有更多的狗會受害。 救狗心切,將事情透過互聯網盡快公開是很合理的做法。 當然,對於動保人來說,最荒謬之處是「食狗令人髮指,食羊則合情合理」。大家起初不是被那個影像觸動了神經而感到憤怒嗎?那個影像傳遞了什麼訊息??我們再花十秒時間定神望望那隻動物屍體,被人斬了頭斬了腳掌放了血拔了毛,是狗是羊有分別嗎?羊所受的苦會比狗少嗎?吃狗肉煲的固然不合情合法,吃羊肉煲就真的理所當然? 當店主一邊說自己如何秘法原隻燒羊,再用古法滷水醃製6小時,烹煮一鍋羊腩煲,繼而又說自己家中有一隻養了13年的八哥,又怎可能動手殺狗?我真的感到有點啼笑皆非。 難怪有網民留言說自己只是愛狗之人,不容許人傷害狗隻,其他的統統不管! 不吃狗肉是否就同時不應吃羊肉,我不在這裡討論。 但我相信一直以來,動保人保護的絕不單是貓和狗,更不可能只爭取寵物福利,爭取多些狗公園,要求寵物得到重視,受到保護。 我們反對食狗肉,除了要保護狗隻,也出於這是最容易理解的切入點去推動動物權益,擴大我們愛護動物的疆界,不再止於貓狗。 狗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固然不忍心吃,那麼地上其他動物都可以是我們的朋友嗎?羊呢?牛呢?豬呢?蛇呢?狗不應該承受不必要痛苦,為何其他動物又可以? 但願有一天,那隻被放在餐桌上的動物屍體,不管是狗還是羊,都同樣可以觸動香港人的惻隱之心!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1443&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0月27日 AM730 貓狗也shopping

周末到元朗一大型商場看戲閒逛,一個下午碰上了很多小貓小狗和主人趁假日也出來抖抖氣。應該是商場的規定不容許小動物落地,所以牠們都像手抱的嬰孩一般坐在BB車裡。雖然如此,這些周末來shopping的小貓小狗也扮得靚靚的,沿途「好cute 呀」之聲不絕。就我好幾次的觀察,小動物在商場都是很受市民歡迎,有些人覺得挺新鮮的,會停下下多望兩眼,有看到「貓貓出巡」感到驚奇!有幫小狗拍照的,也有要求和小狗自拍的。 有小朋友很單純直接的覺得小狗很得意可愛,想主動去摸。旁邊父母也很開放,教小朋友先問問主人:「狗狗可以摸的嗎?」主人當然不介意,引導小朋友如何讓狗狗被摸得舒服。狗狗又伸出舌頭想「錫錫」小朋友,小朋友興奮得叫起來。很明顯的,商場的氣氛因為有小動物的存在是變得熱鬧而活潑了,即使不從「動物友善」的角度設想,單就商業考慮,動物可以進出商場,一定是利多於弊的。 的確,近年是多了很多商場接納了小動物。對動物存在於社區周圍採取只管不禁的文明手段。 尤其是一些本身連接著商場的大型屋苑。住客抱著小動物,出了電梯就已經是商場,根本就是人和動物的必經之路,是真正的「共享」著社區空間。雖然,我敢肯定一定有「無聊」的人會作出很多很有創意的投訴,例如「驚狗驚貓」,又或對動物毛敏感,又或怕有傳染病。正如接連兩次有被家貓抓傷的市民報警求助要求要將貓收監檢疫,不合理的投訴一定會存在社會不同角落的。但只要肯用智慧合情合理的處理每一個投訴,相信就不會輕易抹殺了社區很多的可能性與多樣性,亦同時令人知動物活得和洽,令社區更加精彩。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0月24日 now新聞 輸在起跑線

六隻眼神空洞、被餓了一整天的格力狗,當閘門一開,便朝向前方的兔子拼死狂奔,但當越過了終點,電兔停下來,才知道這又是同一個騙局。只可惜單純的狗狗還是會被這重複又重複的騙局所騙,直到一天被人道毀滅。打從牠們起跑那一剎,已注定了競賽犬一生的悲劇! 澳門賽狗活動自1931年創立,經歷了八十多年的興衰。終於,澳門政府正式決定收回賽狗場土地作其他發展用途,而多年來操控著城中上千千萬萬格力犬命運的澳門逸園賽狗會,最遲會於明年7月20日遷離,這片盛載著無數狗隻血淚的土地,無論最後蓋上什麼,也希望不會再為動物帶來苦難。 澳門賽狗有多殘忍?其實大家所知不多。因為幾十年來澳門賽狗都近乎黑箱作業,也沒有太多人關心。狗隻的起居飲食、健康狀況、傷病紀錄、退役後待遇、人道毀滅的準則、方法、紀錄全部都不透明。幾十年來,狗隻在這個美其名為「動物競技」的博彩活動中受盡了多少的折磨,沒有人可以過問或追究。 比起賽馬更慘情的是,競賽犬是沒有正式主人的,狗狗不會像競賽馬般得到馬主最低限度的關心及保護。 即使有些格力狗會讓市民公開競投。而所謂「狗主」要支付所買得狗隻的生活費,一旦牠們贏得比賽,便能分紅。但這些都只是掛名「狗主」,關係只建立在金錢上,沒有權過問狗隻的福利也不能領養狗隻。狗會甚至未有通知狗主,便人道毀滅受傷或戰鬥力低下的狗隻。……賽狗會擁有對狗隻的一切最終決定權。而據民間動物組織推算,每年有接近400隻賽狗會被人道毀滅。 那又是什麼原因,可以叫停如此不人道的傳統活動呢?那絕不是澳門忽然文明起來,開始尊重動物,而是賽狗已經不起市場的沖擊,在這個五光十色的賭城再沒有立足之地。 雖然澳門賽馬辦得不算成功,但起碼為澳門上流社會提供了一個「社交圈子」,做馬主比做狗主風光幾萬倍。加上自開放賭牌以來,澳門已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賭城,相比各大賭場渡假村的華麗堂煌,紙醉金迷,逸園賽狗場是如此的暗淡落泊,枯燥乏味。 一個賽狗的晚上,在場中流連的只有零星幾個本地人,連賽狗跑過了終點也未必為意的公公婆婆。當賽狗一年的毛利也不及賭場的四小時,苟延殘存只是丟人現眼。 這個維持了80多年的「傳統」,也根本沒有一點值得澳門人驕傲的地方!  但問題是,距離狗場正式結業還有至少八個月,這段期間每星期還有四天賽事,每次跑十二場。在落雨收柴關門大吉之前,現役600隻狗狗的日子將會如何?在狗會絕對不會再引入新狗隻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這班狗狗會被「渣乾渣淨」,跑至油盡燈枯!到跑完最後一場賽事之後,倖存的狗狗又何去何從? 狗會說一直有與狗主和狗會的領導層商議,初步已有安頓格力犬的方案,並考慮到安頓的地方。 那是什麼方案?安頓到什麼地方?以澳門這個地方小人口少的城市,很難想像一夜之間找到幾百人有能力有興趣分別領養幾百隻身型魁梧的獵犬。再看往績, 幾十年來只有一隻退役犬成功逃過鬼門關被市民領養,我們又如何相信一直操著競賽狗生殺大權的澳門狗會忽然良心發現;為這批再無半點利用價值的狗狗操心。 在未來半年的時間是這批格力犬命運最關鍵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及早動員民間力量向狗會施壓,要求立即制訂並公開善後競賽狗的方案,為狗隻安排海外領養,並即日起逐步減少賽狗日,讓這批狗狗可休養生息。等待光榮退役的一天! 環顧全球,利用獵犬競技作娛樂或賭博的活動依然熾熱。西班牙的全國野兔追逐冠軍賽,每年都賠上了成千上萬隻賽狗的性命。澳門賽狗的息微,是動物的天大喜訊,不管人類你賭得多兇,請放動物一條生路吧!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0600&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