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文章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29日 AM730 狗年催運大法

還有一段時間才到農曆新年。但已在不同媒體聽到很多人在談論「狗」,皆因下年的生肖是「狗」。 偶爾駕車聽聽電台節目,聽到不少高人在預測來年運程,向聽眾指點迷津,教人如何「送雞迎狗」行大運。可以預期,2018將會是狗狗大紅大紫的一年,也會是我憂心忡忡的一年。 當然,我不會有無謂的執著,不會介意人家拿狗狗當做吉祥物。就算人手一條狗狗飾物也無傷大雅,當然更歡迎社會大眾多關心狗狗。但如果只是貪一時之意頭,或趕趕潮流,去找來一兩隻寵物狗回家應應節,那就真是災難了。我就是聽到電台一位玄學家說某聽眾的八字在狗年當旺,要養一兩隻狗多沖喜云云。我其實不太懂他箇中邏輯,當時只是感到萬分驚嚇!究竟2018年有幾多人會旺狗,還是狗會旺人?我搞不懂!只是擔心最後香港會「狗口」會大幅增長,而萬一到狗年終結埋單計數之時,狗狗旺不了主人那會如何? 主人會找那些玄學家晦氣,還是向狗狗出氣?到最後狗狗是否都要被遺棄?! 香港人把狗狗當做玩具的心態依然很普遍,特別是近年來私人住家繁殖熾熱,為市場無限量供應不同品種的小型犬,而且因為成本低至近乎零,一隻純種犬賣一二千元也有暴利。適逢狗年,私繁商家肯定會出盡法寶「谷貨」!貴婦、北京、八哥、松鼠相信都成為各方「財神」,在未為大眾帶來好運之前,肯定會令一眾寵物商財源廣進! 讓我先在這裡掃掃興,狗年,請大家放過狗狗,不要拿生命開玩笑。在買一隻狗之前,請先想想繁殖場的黑暗,那些狗狗被困在狹小的籠內暗無天日充當生育機器!寵物的風光背後是何等的殘忍。 請放動物一條生路,那就是最好的積福催運的途徑! 狗年,不一定要養狗的,養狗,也不一定要買的。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26日 now新聞 善待動物 藝人有責

公眾人物,尤其是藝人,形象就是生命。所以日常生活都要步步為營,些微行差踏錯可能就毀了多年來辛苦經營的健康形象。而近年來,藝人對待動物的態度,竟然成為了他們形象的寒暑表。以近日人氣急插水的鄭俊弘為例,一件「殘忍訓犬事件」,相信已令其形象步入嚴冬,難以平反了。 認真再檢視一下鄭的行為:為狗狗配載choke chain (有倒勾的頸帶) 及電帶。背後的目的是要在公眾地方控制或管理狗隻,以防止狗隻失控時作出危險性的攻擊行為,傷了人也害了自己。如果這是鄭的動機,那的確是想法對了,方法卻錯了。他說這是訓犬師的專業意見,那是他的無知,誤信了別人,就害慘了狗狗。但事實上,坊間使用choke chain 及電帶的狗主大有人在。我到彭福公園溜狗,隨便都會三幾隻狗狗是佩戴這些「非常配件」的。 狗主的說法和鄭的大同小異,都是「有苦自己知」,狗狗性情剛烈,很難駕馭之類。不同是一般狗主未必會受到太大的苛責,起碼這些配備都是合法的,狗主要還擊也振振有詞!然而鄭俊弘作為藝人,就沒有半點辯護的空間了,要面對鋪天蓋地的圍攻,而且是千刀萬里追,沒完沒了的追殺。 是,我相信事情不會輕易劃上句號。觀眾最愛記住藝人的「瘡疤」。2014年陳茵薇懷疑棄貓事件至今依然經常被翻炒。雖然那不過是懷疑,據說陳是在餵母乳期間不能服抗敏藥而要把貓咪交朋友暫托,但仍然逃不過網民的追殺,兇狠程度和鄭的不相仲!而今次鄭俊弘訓犬被連環報導,還未知是否仍有新片曝光,相信已令鄭「惡待狗隻腦殘冇愛心」的負面形象深入民心。 驟眼看我們量度藝人的那把道德的呎好像有點過份嚴苛,而且有欠公道。但不要忘記,同類情況,見到有藝人善待動物,管他們真心假意,公眾同樣會百倍奉還,將光環從頭套到腳跟!遠的有周慧敏,近的當然要數姚子羚。姚子羚對愛犬不離不棄的善行,一經曝光,就被大力宣揚,圈內圈外無人不知,無人不讚!煲姚的力度比貶鄭的有遠遠過之而無不及! 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遊戲規則就是如此簡單。鎂光燈其實就是一面放大鏡,你隨便抱抱一隻寵物,觀眾就可以解讀為「愛心爆棚」。但你給人家發現到寵物店買寵物,那你一定是腦殘!反過來藝人領養一隻唐狗,你本來再不喜歡他也會印象分大升!又舉一個極端一點的假設,果如有藝人被揭發食狗肉,就算天皇巨星也肯定星途盡毀,永不超生! 公眾對藝人一舉一動的評價,其實都反映了我們的期望。今時今日藝人對動物的態度再不能掉以輕心隨隨便便,也不能對動物權益一無所知。因為我們都進步了,社會進步了,道德標準高了。普遍人都願意善待動物,即使很多人不完全做得到,也期望那些活在星光下的藝人做得到。特別是成長中的年輕人,都以他們的偶像為榜樣。鄭俊弘一不小心,就失去了他所有養狗愛狗的歌迷了! 寄語藝人朋友「聰明」一點,也「謹言慎行」,好好善待動物。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8192&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22日 AM730 動物眼裡的醫院

在獸醫診所工作,我最怕到的地方是住院部。最為難是看到動物要留院! 要留醫的動物,幾十隻裡頭總有一半以上是嚴重的,當中又總有一兩宗到最後無奈要面對生離死別。雖然不是自己的動物,但難過是少不免的。雖然已學懂了如何安撫主人的情緒,但日積月累下來的傷感,反而不易平伏。 我又嘗試反過來站在動物那邊設想,其實最難受的一定是牠們。 寵物的世界觀是很簡單的,只有「家」與「不是家」的分別。離開了家,沒有爸媽,那裡就是一所冰冷的監獄。牠們眼中只有主人,不知道甚麼是醫生甚麼是護士。餵牠們吃藥的通通都是壞人。試想像終日要和一班「壞人」在一個陌生的監獄裡相處,那是何等巨大的恐懼、不安與徬徨!究竟自己做錯了甚麼,爸爸媽媽要丟棄我在這個冷冰冰的鐵籠,要我每天被人拮針!抽血!被迫吞下那些五顏六色的怪東西。 你以為探病時間是牠們每日最快樂的光陰嗎?也未必。動物一看到爸爸媽媽,即使再虛弱也恨不得立即衝破鐵籠,讓爸媽抱回家。牠們的確是很享受那半小時的相處,那被主人抱著、撫摸著、安慰著的溫暖。但當牠們以為要回家了,爸爸媽媽竟然又跟牠們說再見!這是甚麼的一回事?你們又要丟棄我?到了明天的探病時間,動物的期望又會再一次落空。如是者,一隻動物若果要留醫一星期,就要如此被翻來覆去折磨七次。 我見過有狗狗在主人探病離開後,站在籠內一直發狂的吠,想把主人吠回來,那的確是聞者心酸的! 所以也有些主人寧願狠下心腸,不來探病。但這也是為難的,動物又如何忍受那度日如年的等待?或者會認定已經被主人遺棄了!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15日 AM730 同一天空的快樂

在剛過去的星期天,我機構和贊助商合辦了一個叫「人狗野外定向」的活動。野外定向是甚麼一種玩意相信大家都知,而人狗野外定向的玩法也大同小異,最大分別是加了最重要的元素──狗。當然,要單靠一張地圖一個指南針在山林內用最短時間行畢指定路線,人依然是那主導的角色,狗狗不能給予甚麼意見,到那裡牠們也永遠跟著你。但要人和狗狗一起過終點,那就絕不是「一個人」的事了。當中已不是勝負的問題,最關鍵的一定是「愛」。那怕你再好體能,再機智過人,你的狗狗要是不聽你的,或在中途撒賴,你也會包尾而回。 以我的狗狗「脾脾」為例,她快要十歲了,體力也大不如前,起步是健步如飛,頭段還似模似樣的跟貼大隊,但過了第二站就像洩了氣的氣球,於是,我就立即調節心態,將比賽視為一個輕鬆的親子活動,慢慢踱步享受大自然。 結果我們當然是倒數冠軍! 也有不少主人見小狗行得累了,索性抱起小狗,寧願自己辛苦一點。當然代價就是被DQ了。 最好笑是看見另一隊參賽者,主人和狗狗一直領放,在臨到終點前一刻狗狗突然停下來要大便,主人哭笑不得,但當然狗狗大便大過天,誰敢阻止?!那一分鐘便便的時間,就將他們由冠軍跌到飲恨的第四。看到主人一直抱著狗狗埋怨牠為何在最關鍵的時刻要便便,你是看得出這兩父子有多愛對方。 在那幾小時的活動裡,我們都感受到人和動物合作做一件事的快樂,我們不能再像平日的一往無前,而要處處替狗狗設想,我們都很享受讓動物進入我們人類世界,參與我們的玩意。雖然狗狗未必完全明白,但牠們的全情投入也不是假的。那個下午,過百人和動物同處蔚藍的天空下,我更體會到何謂和諧,何謂共融。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12日 now新聞 消失的龍尾

在剛過去的星期五大清早,天還未亮透,六點就動身到大埔的龍尾,一心要去見證政府土木拓展工程署外判的承建商在龍尾示範「海洋生物大遷徙」。 不能否認心情是很沉重,很傷感的。因為終於要向這個充滿著生機活力的海洋生物天堂說再見了。也正式宣告這個經歷幾年的「守護龍尾」運動徹底失敗了。無論多少次司法覆核,多少次公眾集會,幾多反對聲音,加上幾多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海洋物種,也敵不過人心想要一個「人工沙灘」的意願。那怕可能只是一小撮人,再珍貴的家園甚至再多的生命都要拱手相讓。 我不是甚麼生態專家,也對海洋生物所知不多,在「守護龍尾」的角色也很小。當年參予守護龍尾,不過是出於一份看不過眼的義憤。 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代表著難以估算的龐大利益,固然會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中華白海豚又豈能螳臂擋車,被犧牲是意料中事。但不過是是一個小小的沙灘罷了,真的要犧牲那四百多種的海洋生物?還是認定了這些「魚毛蝦蟹」是弱勢中的弱勢,根本喚不起香港人的關心。 當然,政府的說法跟「保護」中華白海豚一樣,再大的工程對海豚的影響有限,也有所謂「補償方案」。 至於龍尾,政府亦委托了生態專家及專業團隊,負責將龍尾生物搬至附近的汀角東水域。聲稱對在龍尾生活的小生命影響有限。所以那天清晨我除了傷感以外,還是有點戰戰競競的去虛心觀摩,看看政府如何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前題下努力保育。 那天前來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的朋友也不少,除了各大傳媒還有「守護龍尾」的朋友,還有很多附近的村民,更有母親抱著小女兒前來向小魚小蝦道別。在示範搬遷之前,承建商嘗試向大家講解整個計劃的細節。這個所謂「生態大遷徙」被說得很複雜的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又分六個範圍。聽起來很嚴謹似的。但原來示範當日搬遷工程已經進行到第一階段第五個範圍,而第一個範圍在星期一已開始了。 言下之意是一天完成了所謂一個範圍,一星期就可以完成一個階段。 每日只有在那潮退的個多小時進行捕捉,即是說整個搬遷過程不過是十幾二十小時的事,應該比我們搬屋來得簡單快捷。 至於在龍尾錄得逾400種海洋物種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是否全部被安全遷移呢?非也!被垂青得到「恩恤」的只有6種,合共大概只有數百隻海洋生物獲安排遷移至汀角東。 括3個品種魚類,即雙斑舌鰕虎魚、賴氏蜂巢鰕虎魚和星點多紀魨及海星、海膽、海參等棘皮動物。至於最為公眾關注及受保護的易危物種管海馬,署方指會安排蛙人潛水捕捉,捉到多少?天曉得。 聽到這裡大家都不禁冒汗,那些被遺留在泥灘工程地盤的生物的命運如何?只要你在現場看到那些大型翻土機及巨型石躉,你大概可以想像將會有多少生命葬身於他日鋪設的人做沙粒之下。 去到搬遷的戲肉了,我們看見幾個工人人手拿一個在一般人用來撈金魚的魚網,蹲在淺水處用肉眼偵察生物所在,然後把捉到的放在一個發泡膠箱。示範當日大概有20隻體形細小的海星、海膽和小魚被成功捕獲,然後被運送到汀角東,再由幾名工人抱著發泡膠箱步行至較深水處「放生」。一場show完成了,卻看得大家都傻了眼。過程中沒有人做紀錄,沒有人監察,和小朋友的捉魚仔蝦仔沒有分別。 被問及如何科學地評估搬遷計劃的成效,或被搬遷生物的存活率,或龍尾生物的下降數字,及如何減少工程期間對留在龍尾生物的傷害…… 承辦商都支吾以對,答不出半句具體的答案。最後以「之後會在網站公佈」解圍,而網址卻仍在建設中。 事實上,我又不特別為被選中遷移的生物慶幸,新的水域、石灘適合自己生存嗎? 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汀角東是理想的棲息地,那早就成為了海洋生物的天堂了,動物有自己的智慧,懂得自然遷徙,牠們刻下安居的地方一定就是最理想的家園。 至於最後有幾多龍尾之友可以敵過動物最大的天敵——人類,只有各安天命了。 在我們不斷質疑搬遷工程的成效時,其中一位工程人員對我們說:「我是信佛的,生命無分貴賤,我會好好保護灘上每一個小生命。」 我聽得出說話中的那份逼不得已的無奈。 我又記起當日一位多年來積極推動動物福利的立法會議員也要站出來拉橫額說「成功爭取龍尾人工泳灘」。 我看著泥灘上幾隻被壓扁了的蟹仔的屍體,鼻腔不禁湧上一陣悲涼的酸楚。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6539&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05日 now新聞 郊野是誰的公園?

我算是郊野公園的常客。很多時候我帶狗狗到郊野公園行山,也總會遇到幾個看見狗狗就立即彈開幾呎的行山人士,更試過有人向我投訴說她對狗毛敏感,我帶狗狗到郊外是沒有公德心。 你大概可以想像這些人遇到其他動物時會有什麼更激烈的反應。彷佛有動物在郊野公園出現,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 記得年青的時候到過美國加州的Yosemite(優美勝地)國家公園,那幾天最深刻的經驗不是那如置身世外的壯麗景色,而是那千萬種位於高山低谷裡的生命,不同的動物和植物都各自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沒有被遊客打擾(過去十年會否因為多了國內遊客而改變就不得而知了)。 還記得當我抵達山林中的一個營地,那裡有不少警告牌,提示露營的朋友這裡會有黑熊出沒,遇到黑熊要如何冷靜應變,而千萬不能傷害牠們。 背後的訊息明顯不過,這裡是動植物的家園,我們不過是遊客,是探訪者。誰是庄誰是閒,大家心中有數!  我們常說郊野公園是我們香港人的後花園,言下之意,郊野公園是屬於我們的。都市人忙了五天,假日就到後花園休息一下,吸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是屋主的權利。至於住在裡頭的動物就沒有那種幸福了。 雖然郊野本來是牠們的家,卻從來沒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幾年前香港有如此奇特的一宗新聞。有行山人士在城門水塘遇見野豬,不知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要報警求助,又不知是什麼原因警方會受理,再由漁護署到場向野豬射麻醉槍然後將野豬抬走。最啼笑皆非是野豬最後都是放回郊野公園。 這背後究竟是什麼邏輯?為什麼明明是你闖進了別人的家園,還要將人家趕走?不管豬被搬走到什麼地方,只要不再在你視線範圍出現就可以?沒有動物的郊野公園其實還算什麼郊野公園? 上一個週未,漁護署在在西貢東郊野公園萬宜水庫西壩、創興水上活動中心草地舉行了一個「綠色親子大露營」的活動,說是為了慶祝郊野公園成立40周年。但諷刺是,這個活動吸引了很多人參加的同時,參加者能認識到真正的郊野公園嗎?還是不過是在市區以外、一塊被規劃了的草地上過一個週未而已。而為了怕有牛隻滋擾參如者,整個草地被圍封了。在該處生活的黃牛無「家」可歸,望草輕嘆!牛群最終只能留在馬路上。 再想深一層,這些黃牛並不是野生動物,牠們本來是家養的,也曾為我們香港老一代辛苦作業養大我們的,如今時代進步了,黃牛失去了生產力就被人類遺棄,竟然被政府說成是流浪牛。 我們剝奪牛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單單是動保的問題,而是基本的道義問題了。 其實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郊野公園可能只是週日舉行BBQ的後花園。至於郊野有沒有動物,大家都不在乎。到一天,香港的黃牛都消失了,又或所有海豚都游走了,可能大家都不大為意吧。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5684&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2月1日 AM730 不吃肉的少年

過去幾年,我到過百多間學校辦動物權益的講座,向大、中、小學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倡議保護動物。在眾多的講題中,最能贏取學生們反應及關注的一定是「虐待動物」的議題。 因為一講到虐待動物,所提到的每一個個案都可以很「爆」很juicy,在powerpoint上出現的每宗新聞每張相片,即使我再克制也會輕易觸動學生們的神經,教男生咬牙切齒,義憤填膺!也教女生難過落淚。 那麼最不受歡迎的講題是甚麼呢?一定是素食。而事實上學校根本不太願意我以「素食」為題目,每次我都只是混水摸魚般借故插入幾分鐘有關食素如何可以保護動物的訊息,像蜻蜓點水輕輕撒下幾粒種子。 在香港,好像沒有一間學校鼓勵學生素食的。為了追求所謂「營養均衡」,他們在校內供應的飯盒也必定有菜有肉。找講者來講素食,也實在是有點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吧。 至於單純的學生們,自己從來沒有虐待動物,要他們去反對去痛恨虐待動物,固然順理成章也無需付上任何代價。然而,要這群熱愛吃漢堡包燒雞翼的年輕人了解「肉食工業如何殘害動物」,不單止衝擊了他們固有的價值觀,也是直接挑戰了他們的生活習慣,進而要放棄享受美食的權利,那可是非同小可了! 上星期是第四次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講動物了,今次講「動物經濟」,我也是抱著撒種的心態去講述肉食工業的不人道,合法的吃豬牛羊雞跟不合法的吃貓吃狗其實都一樣殘忍。我沒有期望學生會有甚麼反應,會後卻竟然有三位女生前來問我可以如何開始不吃肉,又說到護膚品化裝品,還有皮革、羽絨……心願是如何能夠循序漸進達到在生活裡不傷害動物。 那一刻我難掩內心的興奮,因為我知道只要下一代願意反思,動物就會有得到解放的一天。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28日 now新聞 最愛姚子羚

我不煲劇,少看大台,永遠搞不清那位藝員是那個名字。但我一定認得姚子羚,她是我的偶像!!說準一點,愛動物的人誰不愛死姚子羚! 其實我未認真看過姚子羚的演出,她剛剛得到的最佳女配角是什麼劇集我也不知道。只記得很多年前,她出席過我協會辦的領養活動,對她印象不深,只知道她是愛狗的人。然後今年聽到關於她被自己領養的唐狗咬傷臉的新聞,才驚覺她就是多年前認識的姚子羚,一個不折不扣童叟無欺堅愛狗堅尊重生命的超級偶像。 一般香港人如果被自己養的狗咬傷,結果大致都可以想像:遺棄!遺棄!遺棄!遺棄給其他人,或遺棄到街頭,或遺棄給動物組織,或遺棄給漁護署,有些還會理直氣壯的認為狗狗一定是活得很不快樂才會連主人都咬,與其要牠受苦,不如讓牠安樂離開。狗狗既然不能適應人類的生活,人道毀滅是無可奈何的合情合理合法的選擇。至於那些堅持要和狗狗繼續生活的人,就會被說成不理性,感情用事,是病態的狗癡! 對,在人的世界,即使夫妻大難臨頭也要各自飛,更何況不過是一隻狗,小事臨頭就不如遺棄。相安無事的時候固然隨口說得出要愛護動物尊重生命,但稍有差池,本來是說好了的「最好朋友」就變成「愛完即棄」。 隨便都找得出三五七個很具創意的理由遺棄動物:狗狗太吵,狗味太大,狗毛太多,狗太黏人…或者是主人太忙,主人有喜事,主人有白事,主人要移民,主我要搬家……至於姚子羚,大概是「不正常人類」的典範,向「正常」的香港人示範了何謂真正的尊重生命。 姚被狗咬傷臉事件其實有好幾個層次的意義。 首先,她是演藝界的從業員,是幕前的表演者,臉容可以說是她賴以維生的主要工具,她自己憶及:「去年被所領養嘅唐狗「通仔」咬傷塊面,有段時間拍唔到劇,停工幾個月,嗰時每日照鏡見到條疤痕。」我們可以想像姚在受傷期間的焦慮,手停口停帶來的經濟損失其次,可能遺下的瘡疤才教人憂心。據說姚臉上有4-6處傷口,當時要入院縫針,傷勢不輕可想而知。 更何況退一步說,姚天生一幅美人胚子,臉上的疤痕肯定是莫大的打擊。姚子羚沒有怪罪她的狗狗,不是她不愛美或不緊張自己的演藝事業,而是在姚的價值觀裡,生命比金錢、個人榮辱或外表都重要。 再說,「通仔」可以說是姚親手救回來的。她在深水埗發現唐狗「通仔」,奔走幾個月也找不到人領養,害怕牠會被捉去人道毀滅,最終由她領養了「通仔」,救了牠一命同時給了牠一個家。 如今「通仔」咬傷救命恩人,一般人會理解為「恩將仇報」,即使放棄牠也無可厚非。 如今姚卻處處句容,沒有說「通仔」半句不是,只是一時貪玩而已。於姚來說,這不是什麼「以德報怨」,而是人之常情的「愛」的表現。 這還不止,姚不單沒有為事件羞於啟齒,反而很勇敢的說出自己的經歷,像傳福音般站出來作見證,公開勸喻不要棄養,鼓勵更多人以領養代替購買。 姚子羚一句,勝過我們動保人千言萬語!「姚子羚與通仔」的故事,肯定為香港人的領養文化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以後被領養的唐狗們,不多不少要跟子羚姐姐說聲「多謝」!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44830&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

Read More

【專欄文章】2017年11月24日 AM730 林鄭說動物

林鄭月娥和動物,真是一如風馬牛完全扯不上邊 。或者說準一點,動物從來和香港的行政長官都如同陌路。特首日理萬機,處理的是「國家大事」級的議題,那有多餘心神時間理會動物。 印象中除了曾蔭權曾在政綱中略略提及到要改善動物福利,例如多建狗公園之類,其餘幾位特首都從來沒發表過半隻官方文字或半句說話提及「動物」。可想而知,動物在香港政府眼中的地位是何等卑微。記得致力為動物奔走的毛孟靜議員跟我說過,不是沒有向林鄭特首提出要正視動物權益議題,但特首都不置可否。因為林鄭政府的重中之重由房屋開始,到教育經濟交通再轉一圈可能還是回到房屋,要如何讓她目光停留片刻在動物身上,高難度呀! 周末,林鄭月娥竟然破天荒在其臉書上說到動物。還實牙實齒的開下期票說要關注動物權益議題!不是小恩小惠的動物福利,而是很高層次的動物權益。如此皇恩浩蕩的祝福,教我難以置信又難掩興奮! 政治觸覺比歷屆特首都要敏銳的林鄭特首,在急於爭取民心的關鍵時候,意識到近日社會多個動物議題引起的關注竟然不少於一地兩檢,兩隻「藥房貓」、加一宗「賣狗肉疑雲」引起全城關注,觸動了普羅市民的神經,再冷淡的政治家也知道這議題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不必要去猜度她關注動物背後的動機是否純粹,也不應批評她「失驚無神關注動物」。反而關心動物的朋友要做機會主義者,打鐵趁熱,逼她嘔出一兩項改善動物權益的政策,當然首要是成立動物警察! 有人說她不過是在臉書信口開河吧!不要信以為真!但時代不同了吧,地球上最有權力的特朗普不也是每日在twitter討論國家大事,發表影響全球的偉論嗎?所以今時今日,在社交網站是牙齒當金使,大家只要截了圖留了檔,林鄭就休想不找數!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 FB: http://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