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2016年5月21日 向動物福祉看

139B動物銷售條例的修訂刊憲在即,香港寵物市場將會有翻天覆地的轉變。但奇怪是,由2012 開始諮詢至今,很多持份者反應是出奇的冷淡,獸醫業界是其中之一。

現時,香港只有一種給商業專業繁殖場的牌照。今次修訂,是向私人住家繁殖設計多三個牌照,簡單點說是增加大牌、細牌及單隻動物出售牌。 修訂如獲得通過,香港的私人住家繁殖將會進一步「正名化」,將由原來大概七、八成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到九成以上。換句話說,以後香港人取得寵物的途徑,除了領養外,接近全部將會來自私人繁殖。而按照現時漁護署所訂立的入場門檻是出奇的低,二、三千元的牌照費及無須專業資格也沒有考核制度,常理推斷應吸引不少新入行的私人繁殖。至於是否單單增加了私繁的市場佔有率,還是間接將市場變大了,則有待觀察。

這一個修訂,持份者除了有現時持牌的專業繁殖者及走著法律罅的私人繁殖者外,還有獸醫業界及動物本身。 但諮詢至今,就只有動物福利及權益團體代表著動物表達了強烈的意見,其他界別則全程沉默,最多都只是輕輕帶過,不大在乎。

當然,很嚴格來說,寵物的來源跟獸醫的專業操作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在獸醫眼中,動物就是一個生命,有傷病就要治療,牠的屬性、品種、來源…基本上是無關宏旨的。一個專業的獸醫,純種的動物要全力醫,混種的社區動物也要醫,因為劣質私人繁殖導致先天性嚴重基因缺陷的動物一樣要醫。我認識一位業界好友,他為了杯葛私人繁殖,很勇敢的拒絕為這些來歷不明的寵物應診。但我想深一層,這可能只是杯葛了無辜的動物,而不是無良的商人。這的確是兩難。

然而,獸醫管理局對獸醫的指引中也有多番強調,作為獸醫,其行事作業是必須從動物的最大利益出發的。如假設一個寬鬆粗疏的發牌制度不能保護動物於不被無良商人剝削,獸醫們也有責任站出來反對,並爭取一個更合理更由動物利益出發的發牌制度。

我手上沒有水晶球,不能預視法例一旦通過之後的市場狀況。現時我機構的診所每日求診的個案中,有起碼兩成的動物是不良繁殖的受害者,也有很多主人不願意持續為動物負擔醫療費而選擇「換」或「買」另一隻。這種不文明的社會現象,絕不會是任何一位獸醫所願意看見的。

從事動物醫療的朋友,我們是從事和生命有關的行業,動物的生命並不是用來維持我們的工作,反之,我們的工作是維持牠們的生命。

 

非牟利獸醫診執行主席 麥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