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2019年11月29日 重新認識社區 AM730

一次大型的政治風波,間接造就了一班政治素人進入了區議會。而他們將會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和選民一起去建立一個宜居的社區。

 

很有趣的是,我翻查很多年輕素人的參選政綱,或多或少都跟動物拉上關係。很多的宣傳單張都會出現動物,而且都是一些沒有品種的唐貓唐狗。你可能會說他們是為了爭取「動物選票」,但我又不相信動物議題在選舉中有這樣大的影響力。我也不相信他/她們全部都有養動物,我甚至認為他/她們未必會自稱愛護動物的族群,更不一定是動物權益工作者。但我倒很相信,他們都真心相信動物是社區的一部分。

 

這也正正是這班政界素人的共通點,或他們從政的一個共同理念:他們相信自由、平等、博愛,他們要建立一個和諧共融的社區。這或許是作為一個民主派,跟建制派本質上最核心的差別。他們不是進入議會去守護一個制度,或單純協助政府施政。舉個實例,如果在社區內出現一隻流浪動物,為了配合漁護署的人道毀滅政策,一般建制派的區議員都會樂於將動物送死。但這有違平等博愛,尊重生命的精神,這些區議會素人都是堅決反對的。於是他們倡議「捕捉、絕育、放回」政策,以控制流浪動物的繁殖,減少動物對區內居民造成的滋擾。最重要是提出了「動物友善社區」的概念,將動物看待為社區的一部分,只要管理得宜,動物的出現是為社區注入更多的生命力。街貓街狗成為了街坊貓街坊狗,流浪動物亦正式正名為「社區動物」。

 

這個轉變,非一夜之間,11月24日,只是一個起點。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