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2017年06月20日 now新聞 指引令人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人員因在鷺鳥繁殖期間不恰當修剪大埔鷺鳥林樹木,令多個鳥巢墮地,有鳥蛋在地上爆裂,也導致鷺鳥幼雛即時傷亡。如斯「家破人亡」的慘劇,康文署深表抱歉之餘,指出可能跟指引不足有關。原來當日署方收到漁護署來電,指有關修樹工作有可能會影響在上址生長的雀鳥,要求署方即時停止修樹。由此理解,即是康文署的指引可能沒有涵蓋漁護署的指引,否前線職員進行了一些康文署認為沒有問題但漁護署認為有問題的工程。康文署解釋一向有根據既定機制和指引護理、保養及管理轄下的樹木,而現行的既定指引包括由樹木辦所推行的《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及《樹木修剪的一般指引》,但承認指引可能沒有足夠照顧保育方面的要求,承諾會嚴肅跟進,制定更清晰的指引。

簡而言之,一切都是指引的錯。

那是否在指引不足的情況下,當有街坊發現有雀鳥受傷即時上前干涉時,修樹的員工才答上一句「最多一陣叫人放返上樹」的精警回應呢?

話說到另一個政府部門。一名75歲老婆婆如常到中環摩天輪附近拾紙皮,其間有外傭向她拿紙皮估計是作坐墊之用。婆婆感問題不大,於是給了3塊紙皮對方,外傭則給她1元。食環署職員這時突然出現,稱婆婆是無牌販賣,涉嫌觸犯了《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並將其紙皮和手推車沒收。食環署職員如此嚴厲執法,相信也是跟足指引,絕不敢越雷池半步。

究竟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潑水不入的完美指引?若果有,是好事還是壞事?而這些「指引」,又是基於一套什麼價值觀制訂出來呢? 「指引」是用來服務市民還是讓行政機關方便管理?當「指引」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仔細,越來越少斟酌的空間,是否會變成了一套蒼白空洞的文字,讓執行者不用思考不靠常識地去執行。

這裡很想說一個真實故事。

漁護署一向有清晰的指引,當收到市民對流浪狗的投訴,動物管理組的職員必須派員「處理」。一般情況下會由前線的捉狗隊到被投訴地點捉走一些狗隻,以證明投訴已被處理。被捉的狗隻當然在四日之內無人認領而要被人道毀滅。但原來只要人性化的去理解這些指引,是可以在不「違規」下,又不沾一滴血的和諧地去處理市民的投訴。

上個月香港某行山熱點(為了狗隻的安全,我不便公開),被市民投訴有流浪狗出沒,在漁護署未「大開殺戒」之前,職員先前往了解,得知原來是很多別區前來行山的市民,可能是太喜歡狗的關係,有心無意的把狗狗引到民居附近,招來不必要的投訴。 民間組織和一些愛狗的街坊也盡一分力平息事故,自發組織了義工前往派單張作宣傳教育,勸告行山人士不要用食物引狗隻落山,當然也向區內市民解釋如何與社區動物和諧共處。我相信這一切都不在「指引」的範圍,但最後不單讓我們的狗街坊避了一劫,動物的生命受到保護,還造就了一次政府、街坊、民間組織的良性互動溝通,社區共融的訊息得以傳播,長遠來說絕對有利政府管治。

對於今次漁護署可以如此文明地執行「指引」,一向「反漁記」的我也不得不高度讚揚!

康文署、食環署、漁護署都是每日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政府部門,每天不停執行著很多很多繁複的指引。但指引是死的,生命才是活的。後者又怎能服膺於前者?! 執行者要跟從指引,卻也要相信自己的常識,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良心。否則,我們都不過一班被指引支配著生活的走肉行屍。

有一天,如果世界上取消了所有指引,我們還可以生活嗎?

 

人面獸心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活到中年,才絕望地明白最愛的還是動物,最弱勢的也是動物。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原文: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225463&catCode=126&topicId=658&ma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