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2019年3月8日後悔 AM730

每當有親人離世,我們很容易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慨。然後就會提醒自己以後要「珍惜眼前人」。不要再讓自己後悔一次。

但如果有動物子女離開,那份後悔的空間原來可以更大。

陪伴了我十幾年的貓兒子BONBON在上星期很突然的病逝了。貓兒本身已經年老,離開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之前斷斷續續的有腎病,進出醫院都兩、三次了。但今次在醫院休養一星期後病情好轉,每天都很好胃口,吃飽就睡,睡醒就玩,看到食物就搶著吃。我滿心歡喜的接他回家。心想,只要你能多伴我一年半載已心滿意足。以後的日子,再忙也要多陪你散散步,曬曬太陽。只可惜,我來不及兌現承諾。BONBON在出院後兩天就走了。

這樣的離開,實在教人很措手不及。人和動物最不同的地方,是人懂得說話,有需要會即刻表達,身邊的人也會及時處理。但貓咪不懂說話也不太喜歡表達自己。那天下午,BONBON還跟媽媽一起曬太陽,我下班回家只見他有點悶悶不樂,又不太肯吃,平日喜歡伏在我大腿上休息,今日卻躲在一角。心知不妙了就立即帶他回醫院,心想可能又要留院一星期,卻想不到一小時就離開了。如此,我們除了莫名的悲傷難過,還有莫大的空間給自己去猜想。我們像偵探一樣,為過去48小時抽絲剝繭的分析,究竟在哪裡犯了甚麼錯?是否讓他不小心吃了異物?是否家中哪處殘留了甚麼化學物?是否BONBON某個眼神某個動作已告知我他要離去?是否我錯過了最關鍵的時間帶他去求醫?再往前回帶,是否他吃的貓糧有問題?是否不應這樣,不應那樣?

一個是否帶出下一個是否,卻永遠不會有答案,只會令自己不停的後悔,後悔沒有在他短短的一生給他最好的。

 

動物緣 – 麥志豪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多棲動物,人面獸心。 對香港幾乎絕望,對人生充滿希望。 滿肚密圈,老馬可能走火,惹不過。